仁寿四年(甲子年,公元604年)
仁寿四年甲子年,也就是公元604年。
春天正月丙午日,(隋文帝杨坚)大赦天下。皇帝打算去仁寿宫避暑,术士章仇太翼极力劝谏,皇帝不听。章仇太翼说:“这次出行恐怕陛下您回不来了!”皇帝大怒,把他关押在长安监狱,约定等回来就杀了他。甲子日,皇帝前往仁寿宫。乙丑日,下诏规定赏赐、支出等事务,无论大小,都交给皇太子(杨广)处理。
夏天四月乙卯日,皇帝身体不适。六月庚申日,再次大赦天下。秋天七月甲辰日,皇帝病情加重,卧床和百官诀别,握着大臣们的手抽泣,还命令太子赦免章仇太翼。丁未日,皇帝在大宝殿去世。
隋文帝性格严肃稳重,下令的事必定执行,禁止的事没人敢犯,处理政事十分勤勉。每天清晨就上朝,直到太阳西斜还不知疲倦。他虽然在钱财上节俭,但赏赐有功之臣时,却毫不吝啬;将士战死,一定会给予优厚抚恤,还派使者慰问他们的家人。他爱护百姓,鼓励农耕养蚕,减轻徭役和赋税。自己的日常用度,力求节俭朴素,车马、服饰等物品,旧了坏了就让人修补后继续用;除非是宴会,日常吃饭不过一道肉菜;后宫嫔妃都穿洗过的衣服。天下人都受他影响,开皇、仁寿年间,男子大多穿绢布衣服,不穿绫罗绸缎,身上的装饰不过是铜、铁、骨头、牛角做的,没有金、玉饰品。因此粮食衣物充足,仓库里都装得满满的。刚接受禅让登基时,全国户籍不到四百万户,到仁寿末年,超过了八百九十万户,仅冀州就有一百万户口。但他猜忌心重、苛察细节,容易听信谗言,功臣旧部没有能始终保全的;甚至对自己的儿子,也像对仇敌一样,这是他的缺点。
当初,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去世后,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都受到隋文帝宠爱。陈氏是陈朝高宗(陈顼)的女儿,蔡氏是丹杨人。皇帝在仁寿宫病重时,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殿侍奉,还召皇太子住进大宝殿。太子担心皇帝去世,需要提前准备,亲手写信密封好,派人去问杨素;杨素逐条列出应对事务的方案,回复太子。结果宫女误把杨素的回信送到了皇帝那里,皇帝看后大怒。
第二天清晨,陈夫人出去更衣,被太子逼迫,她奋力抗拒才得以脱身,回到皇帝住处。皇帝奇怪她神色异常,问她原因。陈夫人流泪说:“太子无礼!”皇帝愤怒地捶着床说:“这畜生怎么配托付国家大事!独孤皇后耽误了我!”于是叫来柳述、元岩,说:“召我的儿子来!”柳述等人正要去召太子,皇帝补充说:“是杨勇(废太子)!”柳述、元岩出殿去写诏书。杨素听说后,立刻告诉太子,两人伪造皇帝诏书,逮捕柳述、元岩,关押在大理寺监狱;又调东宫的士兵去守卫皇宫,宫门的出入都由宇文述、郭衍控制;还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寝殿侍奉皇帝,把后宫嫔妃都赶到别的房间。不久,皇帝就去世了。所以朝廷内外对皇帝的死因有很多议论。
陈夫人和后宫嫔妃听到变故,互相看着吓得脸色发抖。傍晚时分,太子派使者送来一个小金盒,盒口贴着纸条,上面有太子亲手写的封字,赐给陈夫人。陈夫人看到盒子,又怕又慌,以为是毒药,不敢打开。使者催促她,她才打开,里面是几枚同心结。宫女们都很高兴,互相说:“这下能活命了!”陈夫人却生气地坐下,不肯道谢;宫女们一起催促她,她才向使者行礼。当天夜里,太子和陈夫人发生了不正当关系(蒸,指晚辈与长辈或尊长的妻妾发生性关系)。
乙卯日,朝廷发布隋文帝的死讯,太子登基成为皇帝(隋炀帝)。恰逢伊州刺史杨约来朝见,隋炀帝派杨约去长安,更换留守官员,伪造隋文帝的诏书,赐前太子杨勇死,将他勒死;之后才部署军队、召集众人,正式公布隋文帝的死讯。隋炀帝听说杨约办妥事后,说:“杨素的弟弟,果然能担当重任。”他追封杨勇为房陵王,却不给杨勇立继承人。
八月丁卯日,隋文帝的灵柩从仁寿宫运回长安;丙子日,停放在大兴宫前殿。柳述、元岩都被革去官职,柳述被贬到龙川,元岩被贬到南海。隋炀帝让兰陵公主(柳述的妻子)和柳述断绝关系,想让她改嫁。公主以死发誓,不再上朝拜见皇帝,还上奏章请求和柳述一起被贬。隋炀帝大怒,公主忧郁愤怒而死。临终前,她上奏章请求葬在柳家墓地,隋炀帝更加生气,最后都没哭,给她的葬礼也很简单。
太史令袁充上奏说:“陛下登基的年份,和尧帝接受天命的年份相合。”暗示百官上奏祝贺。礼部侍郎许善心提出异议,认为“国家还在国丧期间,不应该举行祝贺仪式”。左卫大将军宇文述一向讨厌许善心,暗示御史弹劾他;许善心被降职为给事郎,官品降了两级。
汉王杨谅(隋文帝第五子)深受隋文帝宠爱,担任并州总管,从太行山以东到大海,南到黄河,一共五十二州都归他管辖;隋文帝还特别允许他根据情况自行处理事务,不用拘泥于法律条文。杨谅觉得自己管辖的地区有天下最精锐的军队,看到太子杨勇因谗言被废,平时就闷闷不乐,后来蜀王杨秀(隋文帝第四子)获罪,他更觉得不安,暗中积蓄力量,图谋叛乱。他对隋文帝说:“突厥正强大,应该整顿军备。”于是大规模征发工匠,修缮兵器,招集逃亡的人,身边的亲信几乎有几万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突厥曾侵犯边境,隋文帝派杨谅去抵抗,结果杨谅被突厥打败;他手下的将领因此被革职、流放的有八十多人,都被发配到岭南防守。杨谅因为这些人是自己的老部下,上奏请求留下他们,隋文帝生气地说:“你作为藩王,只应该恭敬地遵守朝廷命令,怎么能私下议论老部下,破坏国家法律!唉,你这小子,一旦我不在了,要是想妄动,别人抓你就像抓笼子里的小鸡一样容易,要这些心腹有什么用!”
王頍是王僧辩的儿子,洒脱不羁,喜欢奇谋妙计,担任杨谅的咨议参军;萧摩诃是陈朝的旧将,两人都不得志,常常郁郁寡欢,想发动叛乱,都被杨谅亲近信任,他们也鼓励杨谅实施谋反计划。
当时火星停留在东井星宿的位置,仪曹(官名)邺县人傅奕精通天文历法,杨谅问他:“这是什么征兆?”傅奕回答:“天上的东井星宿,是黄道经过的地方,火星经过那里,是正常现象;如果火星进入地上的井里,才是怪事。”杨谅听了很不高兴。
等到隋文帝去世,隋炀帝派车骑将军屈突通拿着隋文帝的玺书征召杨谅。之前,隋文帝曾和杨谅秘密约定:“如果玺书召你,‘敕’字旁边会额外加一点,还要和玉麟符(一种兵符)对上,你才可以来。”这次送来的玺书没有这些验证标记,杨谅知道情况有变。他责问屈突通,屈突通回答时毫不屈服,杨谅就把他放回长安。随后,杨谅发兵叛乱。
总管司马(官名)安定人皇甫诞极力劝谏,杨谅不听。皇甫诞流着泪说:“我预料大王您的兵力物资不是朝廷的对手;再说君臣名分已经确定,顺逆形势不同,即使士兵精锐,也难以取胜。一旦陷入叛乱,被写进刑律定罪,就算想做平民也不可能了。”杨谅发怒,把他关了起来。
岚州刺史乔钟葵要去投奔杨谅,他的司马京兆人陶模反对说:“汉王图谋不轨,您蒙受国家厚恩,应该竭诚效力,怎么能成为叛乱的开端呢!”乔钟葵脸色大变,说:“你这司马要造反吗!”用兵器威胁他,但陶模言辞坚定,毫不屈服,乔钟葵被他的忠义打动,放了他。军吏说:“如果不杀陶模,无法镇住众人的心。”乔钟葵又把陶模关了起来。当时,跟随杨谅叛乱的共有十九个州。
王頍劝杨谅说:“大王您手下的将领官吏,家属都在关西(长安一带),如果用这些人,就应该长驱直入,直接攻占京城,这就是所谓的‘迅雷不及掩耳’;如果只想割据原来北齐的地盘,就应该任用关东人。”杨谅不能决定,就同时采用两种策略,宣称杨素谋反,要讨伐他。
总管府兵曹(官名)闻喜人裴文安劝杨谅说:“井陉以西的地区,都在大王掌控中,关东的兵马也归我们所有,应该全部征发;分派弱兵驻守要害之地,再命令他们相机攻占土地,您亲自率领精锐,直攻蒲津关。我请求担任前锋,大王率领大军随后跟进,行动像风、攻击像雷,驻扎在霸上(长安东边的军事要地)。咸阳以东的地区,挥手之间就能平定。京城震动混乱,军队来不及集结,朝廷上下互相猜疑,人心离散恐惧;我们部署军队发布命令,谁敢不听从!十天之内,就能平定天下。”
杨谅非常高兴,于是派自己任命的大将军余公理从太谷出发,直奔河阳;大将军綦良从滏口出发,直奔黎阳;大将军刘建从井陉出发,攻占燕、赵地区;柱国乔钟葵从雁门出发;任命裴文安为柱国,和柱国纥单贵、王聃等人直接进军京城。
隋炀帝任命右武卫将军洛阳人丘和为蒲州刺史,镇守蒲津关。杨谅挑选几百名精锐骑兵,让他们戴着幂(古代妇女遮面的头巾,这里用来伪装),谎称是杨谅的宫女返回长安,守关士兵没有察觉,他们直接进入蒲州,城中也有豪杰响应;丘和发现变故,翻墙逃出,逃回长安。蒲州长史勃海人高义明、司马北平人荣毗都被叛乱者抓住。
裴文安等人离蒲津关还有一百多里时,杨谅突然改变计划,命令纥单贵拆断黄河大桥,驻守蒲州,同时召裴文安返回。裴文安回来后,对杨谅说:“军事行动要靠诡诈和速度,原本想出其不意。大王您既不前进,又把我召回来,让对方制定好对策,大事就完了!”杨谅不回应。他任命王聃为蒲州刺史,裴文安为晋州刺史,薛粹为绛州刺史,梁菩萨为潞州刺史,韦道正为韩州刺史,张伯英为泽州刺史。
代州总管天水人李景发兵抵抗杨谅,杨谅派将领刘暠袭击李景,李景反击杀死刘暠。杨谅又派乔钟葵率领三万精锐进攻,李景手下只有几千士兵,加上城池不坚固,被乔钟葵攻打,城墙接连倒塌,李景一边作战一边修补城墙,士兵们都拼死战斗,乔钟葵多次战败。司马冯孝慈、司法吕玉都勇猛善战,仪同三司侯莫陈乿擅长谋划,精通防守战术,李景知道这三个人可用,真诚信任他们,自己不过问具体事务,只在府中坐镇,偶尔安抚士兵而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素率领五千轻骑兵,去蒲州袭击王聃、纥单贵。夜里,他们到达黄河边,征集商人的船只,得到几百艘,船里装满草,士兵踩在上面没有声音,于是大家衔枚(嘴里叼着小木棍,防止说话)渡河。黎明时分,发起攻击,纥单贵战败逃跑,王聃害怕,献城投降。隋炀帝下诏召杨素回朝。当初,杨素出发前,预计打败叛军的时间,结果和他预料的完全一样,于是隋炀帝任命杨素为并州道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大使,率领几万军队讨伐杨谅。
杨谅刚起兵时,他妃子的哥哥豆卢毓担任府主簿,苦苦劝谏,杨谅不听。豆卢毓私下对弟弟豆卢懿说:“我独自逃回朝廷,固然能免祸,但这只是为自己考虑,不是为国家。不如暂且假装顺从他,慢慢寻找机会。”豆卢毓是豆卢积的儿子。豆卢毓的哥哥、显州刺史豆卢贤对隋炀帝说:“我弟弟豆卢毓一向有志向气节,一定不会跟随叛乱,只是被杨谅的威势逼迫,无法自主。我请求参军,和豆卢毓里应外合,平定杨谅不在话下。”隋炀帝同意了。豆卢贤秘密派家人把皇帝的敕书送到豆卢毓那里,和他商议对策。
杨谅出城,要去介州,命令豆卢毓和总管属朱涛留守。豆卢毓对朱涛说:“汉王叛乱,很快就会失败,我们怎么能坐着等被灭族,辜负国家呢!应该和你一起出兵抵抗他。”朱涛惊讶地说:“大王把大事托付给我们,你怎么能说这种话!”说完拂袖而去,豆卢毓追上去杀了他。他把皇甫诞从监狱里放出来,和他一起谋划,还联合开府仪同三司宿勤武等人关闭城门,抵抗杨谅。但部署还没完成,有人把消息告诉了杨谅,杨谅率军返回袭击。
豆卢毓看到杨谅回来,骗手下人说:“这是叛军!”杨谅攻打城南门,防守南门的稽胡人不认识杨谅,用箭射他,箭如雨下;杨谅转而攻打西门,守兵认识杨谅,立刻开门让他进来,豆卢毓、皇甫诞都被杀死。
綦良攻打慈州刺史上官政,没攻下来,又领兵攻打代理相州事务的薛胄,也没攻下来,于是从滏口攻打黎州,封锁白马津。余公理从太行山南下河内,隋炀帝任命右卫将军史祥为行军总管,在河阴驻军。史祥对军吏说:“余公理轻率又没谋略,仗着人多就骄傲,不难打败。”余公理在河阳驻军,史祥在黄河南岸准备船只,余公理集中兵力抵挡。史祥挑选精锐士兵,从下游秘密渡河,余公理听说后,领兵去抵抗,双方在须水交战。余公理的军队还没摆好阵势,史祥就发起攻击,余公理大败。史祥向东进军黎阳,綦良的军队没交战就溃散了。史祥是史宁的儿子。
隋炀帝要征调幽州的军队,担心幽州总管窦抗有二心,就问杨素可以派谁去收服窦抗,杨素推荐前江州刺史勃海人李子雄,隋炀帝任命李子雄为上大将军,还任命他为广州刺史。又任命左领军将军长孙晟为相州刺史,征调关东军队,和李子雄一起筹划平叛。长孙晟推辞,说自己的儿子长孙行布在杨谅手下,隋炀帝说:“你深明大义,为国家着想,最终不会因为儿子而损害国家利益,我现在托付你重任,你不要推辞。”
李子雄骑马赶到幽州,住在驿站里,招募到一千多人。窦抗来见李子雄,李子雄埋伏士兵抓住了他。窦抗是窦荣定的儿子。李子雄随后征调幽州三万步兵骑兵,从井陉向西攻打杨谅。当时刘建在井陉围攻守将京兆人张祥,李子雄在抱犊山下打败刘建,刘建逃走。
李景被围困了一个多月,隋炀帝下诏让朔州刺史代郡人杨义臣去救援。杨义臣率领两万步兵骑兵,夜里从西陉出发,乔钟葵率领全部军队抵抗。杨义臣觉得自己兵力少,就把军中所有的牛和驴都集中起来,有几千头,又命令几百名士兵,每人拿一面鼓,偷偷驱赶牛驴,藏在山谷里。傍晚时分,杨义臣再次和乔钟葵交战,双方刚接触,杨义臣就命令赶牛驴的士兵快速前进,同时敲响所有鼓,尘土漫天,乔钟葵的军队不知道情况,以为是伏兵出动,于是四散逃跑;杨义臣趁机追击,大败乔钟葵。
晋、绛、吕三个州都在为杨谅守城,杨素分别派两千人牵制它们,自己继续前进。杨谅派将领赵子开率领十多万人,用栅栏阻断道路,驻守在高壁,摆下五十里长的阵势。杨素命令将领们带兵正面逼近,自己率领奇兵潜入霍山,沿着山崖山谷前进。杨素在谷口扎营,自己坐在营外,让军司(官名)进营挑选三百人留守营地。士兵们害怕叛军强大,不想出战,大多愿意留守,结果耽误了时间。杨素责问原因,军司如实回答,杨素立刻把留下的三百人召出营地,全部斩首;再命令挑选留守的人,没人愿意留下了。杨素于是率领军队快速前进,绕到叛军北面,直指他们的营地,击鼓放火;叛军不知所措,互相践踏,死伤几万人。杨谅任命的介州刺史梁修罗驻守介休,听说杨素来了,弃城逃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谅听说赵子开战败,非常害怕,亲自率领近十万士兵,在蒿泽抵抗杨素。恰逢天降大雨,杨谅想率军撤退,王頍劝谏说:“杨素孤军深入,士兵和战马都疲惫不堪,大王您亲自率领精锐进攻,一定能打败他。现在看到敌人就后退,是向敌人示弱,会打击士兵的士气,还会助长西边朝廷军队的气焰,希望大王不要撤退。”杨谅不听,退守清源。
王頍对儿子说:“形势太不利了,军队一定会失败,你跟紧我。”杨素进军攻打杨谅,大败敌军,活捉了萧摩诃。杨谅退守晋阳,杨素进军包围晋阳,杨谅走投无路,请求投降,其余党羽全部被平定。隋炀帝派杨约带着亲手写的诏书去慰劳杨素。王頍想逃去突厥,走到山里,道路断绝,知道自己肯定逃不掉,对儿子说:“我的计谋策略不比杨素差,只是我的建议不被采纳,才落到这步田地。我不能被活捉,让那小子(指杨素)扬名。我死后,你千万不要去投靠亲戚朋友。”于是自杀,尸体埋在石窟里。他的儿子几天后没东西吃,还是去投奔了老朋友,最终被抓住;王頍的尸体也被找到,在晋阳街头示众。
大臣们上奏说汉王杨谅该处死,隋炀帝不同意,把他除名为民,开除出皇族户籍,最后杨谅被幽禁而死。杨谅部下的官吏百姓,因受牵连被处死或流放的有二十多万家。当初,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感情深厚,发誓不跟别的女人生孩子,曾对大臣们说:“前代的天子,沉迷于宠妃,嫡子和庶子互相争夺,导致废立太子的事发生,有的甚至亡国;我身边没有别的姬妾,五个儿子是同一个母亲所生,是真正的兄弟,哪里会有这种担忧呢!”隋文帝又吸取北周皇室诸王势力薄弱的教训,所以让自己的儿子们分别占据重要城镇,在地方上独掌大权,权力和朝廷不相上下。到了晚年,父子兄弟互相猜忌,五个儿子都没能长寿善终。
臣司马光说:从前辛伯劝告周桓公说:“帝王宠信的姬妾和皇后地位相当,宠信的大臣和君主权力对等,庶子和嫡子争夺地位,大城市的规模和都城一样大,这都是动乱的根源。”君主如果真能谨慎对待这四点,动乱怎么会发生呢!隋文帝只知道嫡庶之间容易争夺,皇室势力薄弱容易被动摇,却不知道如果势力相当、地位逼近,就算是亲生兄弟,也难免互相争夺。对照辛伯的话,他只做到了一点,却忽略了另外三点啊!
冬天十月己卯日,把隋文帝葬在太陵,庙号高祖,和文献皇后合葬在一座坟墓里,但分两个墓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回忆并未蹉跎 性福妈妈的一生 在魔法学园被攻略的我 小比格也能当绿茶吗? 离婚后雌君又后悔了 人,不准说咪邪恶! 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 藏在心跳里的诗9 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 美丽NPC又被诓骗了 躲缠郎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无敌纨绔丹帝 青宫十一年 躺赢,我是专业的[快穿] 明媚清纯女友的陷落 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 [三国]开局丞相爱妾,但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