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吴派偏将白广平向西劫掠新平(今陕西彬县),安定(今甘肃泾川)的各胡人部落都聚众响应。盖吴又分兵向东劫掠临晋巴东(今陕西大荔附近),北魏将军章直击败他们,三万多人淹死在黄河里。盖吴还派兵向西劫掠到长安,将军叔孙拔与他们在渭水北岸交战,大败敌军,斩杀三万多人。
河东郡的蜀人薛永宗聚众响应盖吴,袭击闻喜(今山西闻喜)。闻喜县没有兵器,县令忧愁惶恐、无计可施;县人裴骏率领乡中豪强反击,薛永宗领兵退走。
北魏太武帝命薛谨的儿子薛拔召集宗族、乡人,在黄河边修筑营垒,阻断盖吴、薛永宗两路叛军的往来通道。十月二十一日(庚午日),太武帝派殿中尚书拓跋处直等人率领两万骑兵讨伐薛永宗,殿中尚书乙拔率领三万骑兵讨伐盖吴,西平公寇提率领一万骑兵讨伐白广平。盖吴自称天台王,设置文武百官。
十月二十二日(辛未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皇宫。
北魏挑选六个州的两万精锐骑兵,派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分别统领,分两路劫掠淮河、泗水以北地区,迁徙青州、徐州的百姓充实黄河以北。
十二月初四(癸未日),北魏太武帝向西巡视。
起初,鲁国人孔熙先精通文史,还通晓天文历法、占卜之术,有纵横天下的才智和志向;他担任员外散骑侍郎,不被当时人赏识,心中愤愤不平、郁郁不得志。他的父亲孔默之曾任广州刺史,因贪污获罪,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出面营救,才得以免罪。等到刘义康被贬到豫章,孔熙先暗中想报答他的恩情,又认为根据天文、谶纬,宋文帝一定会死于非命,而且是因皇室骨肉相残,江州(刘义康驻守之地)会出天子。孔熙先知道范晔心怀不满,想拉拢他一起谋反,但他一向不被范晔看重。太子中舍人谢综是范晔的外甥,孔熙先尽心侍奉谢综,谢综于是引荐孔熙先与范晔相识。
孔熙先家境富裕,多次与范晔赌博,故意装作赌技拙劣,把财物输给范晔。范晔既贪图他的钱财,又欣赏他的文才,两人关系逐渐亲密。孔熙先于是从容劝说范晔:“大将军(刘义康)英明果断、聪慧敏捷,人心所向,却被罢职贬到南方边境,天下人都为之愤慨。我受先父遗命,要以死报答大将军的恩德。近来人心骚动,天文错乱,这正是所谓的时运到来,不可逆转。如果顺应天意民心,联合英雄豪杰,内外呼应,从皇宫内部起兵,然后诛杀反对我们的人,拥戴贤明的君主(刘义康),号令天下,谁敢不从!我愿以七尺之躯、三寸之舌,建功立业后再归功于您,您觉得怎么样?”范晔十分惊讶。孔熙先说:“从前毛玠为魏武帝(曹操)尽忠,张温为孙权直言进谏,这两个人都是国家的俊杰,难道是因为言行有过失,才招致灾祸羞辱吗?都是因为他们廉洁正直、刚正不阿,不能被长期容忍。您在本朝的地位,不如毛玠、张温在魏、吴两国的地位稳固,而您在民间的声望,却超过这两人,谗佞之人早已对你侧目而视,时间已经很久了,你与他们并肩竞争,怎么能成功呢!近来殷景仁(小名铁)一句话,就导致刘湛(小名班)被杀,他们难道有父兄之仇、世代怨恨吗?所争的不过是名利权势的先后罢了。到最后,双方都唯恐对方陷得不深、垮台不早,即使杀戮对方百口之家,还觉得不够。这实在让人寒心恐惧,难道只是史书上的旧事吗!现在建立大功,拥戴贤明,化艰难为容易,变危险为安全,既能享受厚利,又能获得美名,一旦全部拥有这些,怎么能放弃而不取呢!”范晔仍犹豫不决。孔熙先说:“还有一件更让您耻辱的事,我不敢说出来。”范晔说:“什么事?”孔熙先说:“您家世世代代清白显贵,却不能与皇室联姻,别人把您比作猪狗,而您竟然不觉得羞耻,还想为皇室效死,不也太糊涂了吗!”范晔家风不正(有贪财、薄情等行为),所以孔熙先用这话刺激他。范晔沉默不语,谋反的决心就此定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范晔与沈演之都被宋文帝信任,范晔先到宫中,一定会等沈演之一起觐见;沈演之先到,却常常被单独召见,范晔因此心怀怨恨。范晔曾多次在刘义康府中任职,期间曾得罪过刘义康。谢综和他的父亲谢述都受到刘义康的厚待,谢综的弟弟谢约还娶了刘义康的女儿。谢综曾任刘义康的记室参军,从豫章返回后,向范晔转达刘义康的心意,请求化解过去的矛盾,重新恢复友好关系。大将军府史仲承祖受刘义康宠信,听说孔熙先的谋划后,暗中与他结交。丹阳尹徐湛之一向被刘义康喜爱,仲承祖因此结交徐湛之,把谋反的秘密计划告诉了他。僧人法略、尼姑法静都感激刘义康过去的恩情,也与孔熙先往来。法静的妹夫许曜是皇宫卫队的领队,承诺作为内应。法静前往豫章时,孔熙先交给她书信,向刘义康陈述谶纬预言。于是他们秘密安排官职,把平时不喜欢的人都列入诛杀名单。孔熙先还让弟弟孔休先撰写檄文,声称:“贼臣赵伯符(当时的领军将军)率兵冒犯皇帝,灾祸波及太子。徐湛之、范晔等人舍命起兵,当天就斩杀赵伯符及其党羽。现在派护军将军臧质奉送玉玺绶带,迎接彭城王(刘义康)登基称帝。”孔熙先认为举大事需要用刘义康的名义号令众人,范晔又伪造刘义康写给徐湛之的书信,命他诛杀皇帝身边的恶人,把书信展示给同党看。
宋文帝在武帐冈设宴时,范晔等人计划当天发动叛乱。许曜侍奉文帝,手按刀柄示意范晔,范晔却不敢抬头看。不久宴会结束,徐湛之担心事情失败,暗中把谋反计划报告给文帝。文帝让徐湛之详细打探事情的来龙去脉,得到了檄文和被选中任职者的名单,上奏给文帝。文帝于是命令有关部门逮捕反叛者,彻底追查。当天夜里,文帝召范晔到客省(官员等候召见的地方),先在宫外逮捕谢综以及孔熙先兄弟,他们都认罪。文帝派使者质问范晔,范晔仍隐瞒抵抗;孔熙先听说后,笑着说:“所有的部署、檄文、书信,都是范晔所写,现在为什么还要这样抵赖呢?”文帝把范晔的墨迹拿给他看,范晔才详细供述了谋反的经过。
第二天,武士把范晔等人押送到廷尉。孔熙先一被审问就全部招供,言辞神色毫不屈服。文帝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奇,派人安慰他说:“以你的才华,却在集书省(掌管文书的机构)停滞不前,按理应该有反叛之心,这是我亏待了你啊。”又责备前吏部尚书何尚之说:“如果让孔熙先在将近三十岁时就当上散骑郎,他怎么会谋反呢!”孔熙先在狱中上书谢恩,还陈述谶纬预言,恳切告诫文帝要防备皇室骨肉相残的灾祸,说:“希望陛下不要丢弃这封书信,把它存放在中书省。如果我死后,或许陛下还能查阅,希望在九泉之下,能稍微弥补我的罪过。”
范晔在狱中写诗:“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意为虽不能像嵇康那样临刑弹琴,却希望能像夏侯玄那样从容赴死)。范晔本以为入狱就会被处死,但文帝下令彻底追查此案,过了二十天还没定罪,他反而生出活命的希望。狱吏调侃他说:“外面传闻詹事(范晔时任太子詹事)或许会被长期关押。”范晔听后,又惊又喜。谢综、孔熙先嘲笑他:“詹事从前撸起袖子、怒目圆睁,骑马驰骋、顾盼自雄,自认为是一世英雄;现在却慌乱不堪,如此怕死!就算陛下饶你性命,你作为臣子图谋杀害君主,还有什么脸面活下去!”
十二月十一日(乙未日),范晔、谢综、孔熙先及其子弟、党羽全部被处死。范晔的母亲到刑场,流泪斥责范晔,还用手拍打他的脖子,范晔面无愧色;他的妹妹和妓妾来告别时,范晔却泪流不止。谢综说:“舅舅您远不如夏侯玄从容啊。”范晔这才擦干眼泪。
谢约没参与谋反,他见哥哥谢综与孔熙先交往,常劝谏说:“这个人做事轻率、喜好猎奇,不合正道,锋芒过露且无约束,不能和他亲近。”谢综不听,最终失败。谢综的母亲因儿子、侄子参与叛乱,独自不肯去刑场探望。范晔对谢综说:“姐姐现在不来,比别人强多了。”
查抄范晔家产时,发现他的乐器、服饰、玩物都珍贵华丽,妓妾们佩戴的珠宝翡翠数不胜数;而他母亲居住的地方却简陋朴素,只有一个装柴火的柜子;他的侄子冬天没有棉被,叔父也只有单布床褥。
裴子野评论说:有超群才华的人,必定想找到能展翅高飞的依托;而度量狭隘的人,会因处于常人之下而愤慨。能以道义约束自己、以礼仪规范行为的人,大概很少见吧!刘湛(字弘仁)、范晔(字蔚宗)都心怀不满而贪图权势,自恃才华而参与叛乱,世代积累的清白家风,一朝尽毁。从前所谓的智慧才能,反而成了招致杀身之祸的工具。
徐湛之向文帝供述时,隐瞒了很多与自己相关的内容,后来因范晔等人的供词被牵连,文帝赦免了他,不再追究。臧质是臧熹的儿子,此前任徐、兖二州刺史,与范晔关系密切;范晔败亡后,臧质被调任义兴太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削去彭城王刘义康的爵位,将他交付廷尉治罪。十二月十三日(丁酉日),文帝下诏将刘义康及其子女都贬为平民,从皇室宗族名册中除名,迁徙到安成郡(今江西安福);任命宁朔将军沈邵为安成相,领兵防守。沈邵是沈璞的哥哥。刘义康在安成读书,看到汉朝淮南厉王刘长(因谋反被流放)的事迹,放下书感叹说:“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事,我却不知道,我获罪是应该的啊。”
十二月二十六日(庚戌日),刘宋任命前豫州刺史赵伯符为护军将军。赵伯符是孝穆皇后(宋武帝刘裕的母亲)弟弟的儿子。
起初,东晋以来,南北郊祭没有音乐,宗庙祭祀虽有登歌(祭祀时升堂演唱的歌),却没有文舞、武舞。这一年,南郊祭祀开始设置登歌。
北魏安南府、平南府向刘宋兖州发送文书,指责刘宋在南方侨置的各州,大多滥用北魏边境州郡的名号;还说想前往具区(今太湖)打猎。刘宋兖州回复文书说:“如果必须依据土地设置州郡,那么你们设置徐州、扬州,难道有这些地方的土地吗?又听说你们想前往具区打猎、观察南方教化。设置客馆、装饰官邸,有相关部门负责;当年呼韩邪单于入朝汉朝的礼仪仍在,我们会像汉朝那样,提供丰厚的馈赠。”
元嘉二十三年(丙戌年,公元446年)
春天,正月初六(庚申日),刘宋尚书左仆射孟顗被罢免。
正月十四日(戊辰日),北魏太武帝率军抵达东雍州,亲临薛永宗的营垒。崔浩说:“薛永宗不知道陛下亲自前来,军心松懈。现在北风猛烈,应迅速进攻。”太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正月十六日(庚午日),包围薛永宗的营垒。薛永宗出战,大败,与家人一起投汾水而死。他的族人薛安都此前占据弘农(今河南灵宝),此时弃城逃往刘宋。
正月十七日(辛未日),北魏太武帝向南前往汾阴(今山西万荣),渡过黄河,抵达洛水桥。听说盖吴在长安以北,太武帝认为渭北没有粮草,想渡到渭南,沿渭水向西进军。他询问崔浩的意见,崔浩回答:“打蛇要先打头,头被打破,尾巴就不能摆动了。现在盖吴的营地离这里六十里,派轻骑兵赶赴,一天就能到达,到达后一定能击败他。打败盖吴后,再向南赶赴长安也不过一天路程,一天的粮草短缺,不会对军队造成伤害。如果从南路进军,盖吴会慢慢进入北山,仓促间难以平定。”太武帝不听,从渭南向长安进发。正月二十六日(庚辰日),抵达戏水(今陕西临潼东)。盖吴的部众听说后,全都分散进入北地郡(今陕西耀州)的山区,北魏军队毫无收获。太武帝十分后悔。
二月初二(丙戌日),太武帝抵达长安;二月十二日(丙申日),前往雍城(今陕西凤翔),经过陈仓(今陕西宝鸡东)后返回,仍驻留雍城。所到之处,诛杀与盖吴串通谋反的百姓和夷人。乙拔等各路军队在杏城大败盖吴,盖吴再次派使者向刘宋上奏表求援。文帝下诏任命盖吴为都督关、陇诸军事、雍州刺史、北地公;命雍州、梁州出兵驻守边境,为盖吴声援;还派使者赐给盖吴一百二十一枚官印,让他根据情况授予下属官职。
起初,林邑王范阳迈虽然派使者向刘宋进贡,却仍不断侵扰劫掠,进贡的物品也简陋微薄;文帝派交州刺史檀和之讨伐他。南阳人宗悫,家世世代代都是儒生,唯独宗悫喜好军事,常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檀和之讨伐林邑时,宗悫主动请求从军。文帝下诏任命宗悫为振武将军,檀和之派他担任前锋。范阳迈听说刘宋军队出征,派使者上奏表,请求归还劫掠的日南郡百姓,缴纳黄金一万斤、白银十万斤。文帝下诏对檀和之说:“如果范阳迈确实有诚意,也允许他归顺。”檀和之抵达朱梧戍(今越南广平北),派府户曹参军姜仲基等人前往拜见范阳迈,范阳迈却将他们扣押;檀和之于是进军,在区粟城(今越南广治西北)包围林邑将领范扶龙。范阳迈派将领范毗沙达救援,宗悫暗中派兵迎击,大败范毗沙达。
北魏太武帝与崔浩都信任器重寇谦之,尊奉他的道教。崔浩一向不喜欢佛教,常对太武帝说,佛教虚妄荒诞,耗费民力财力,有害于世,应全部废除。等到太武帝讨伐盖吴抵达长安,进入佛寺时,发现僧人给随从官员喝酒;随从官员进入僧人的房间,还看到大量兵器,出来后报告给太武帝。太武帝大怒,说:“这些不是僧人该用的东西,他们一定与盖吴串通谋反,想作乱!”下令有关部门将全寺僧人处死,查抄寺院财产,发现大量酿酒器具,以及州郡长官、富人寄藏的财物,数以万计;还发现寺院挖有地窖,用来藏匿妇女和儿童。崔浩趁机劝说太武帝诛杀全国的僧人,销毁所有佛经、佛像,太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寇谦之与崔浩激烈争辩,崔浩不听。北魏先诛杀了长安的全部僧人,焚毁佛经、佛像,还下令留守平城的官员向全国传达命令,一律按照长安的做法执行。太武帝下诏说:“从前东汉的昏庸君主,信奉迷惑人的邪说,扰乱天道纲常,自古以来,九州之内从未有过这种事。佛教夸大其词,不符合人情,末世之时,人们无不被迷惑。由此导致政令教化无法推行,礼义严重败坏,天下九州,沦为废墟。朕继承天命,想消除虚假、确立真实,恢复伏羲、神农时代的治世。现将佛教全部铲除,消灭其踪迹。从今以后,胆敢侍奉胡人神灵、塑造泥像、铜像的人,一律处死。只有非凡的人,才能做非凡的事,除了朕,谁能铲除这些历代流传的虚假之物?有关部门要向各镇将领、刺史宣告,所有佛像和佛经,都要打碎焚烧,僧人无论老少,全部活埋!”太子拓跋晃一向喜好佛教,多次劝谏,太武帝不听,拓跋晃于是故意拖延宣布诏书,让远近的人提前得知消息,得以各自设法应对。很多僧人逃亡藏匿,得以幸免,有的还收藏了佛经、佛像,只有北魏境内的佛塔寺庙,没有一处留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北魏太武帝将长安的两千户工匠迁徙到平城。返回途中,抵达洛水时,分兵诛杀李闰(今陕西大荔北)反叛的羌人。
太原人颜白鹿私自进入北魏境内,被魏人抓获,即将被杀时,他谎称是青州刺史杜骥派他来归降的。魏人将颜白鹿送到平城,太武帝高兴地说:“杜骥是我外家(太武帝母亲是杜骥的堂姐)的人啊。”让崔浩写信给杜骥,同时命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领兵迎接杜骥,进军到历城(今山东济南)攻打冀州刺史申恬;杜骥派府司马夏侯祖欢等人领兵救援历城。北魏军队于是侵扰兖、青、冀三州,抵达清水以东后返回;杀人劫掠无数,北方边境陷入骚动。
宋文帝因为北魏入侵而担忧,向大臣们征求应对办法。御史中丞何承天上书,认为:“凡是防备匈奴(这里指北魏)的策略,不过两类:武将主张全力征讨,儒生提议和亲讲和。现在如果想效仿卫青、霍去病(西汉抗击匈奴的名将)那样北伐,除非先在淮河、泗水流域大力垦田,充实青州、徐州的物资储备,让百姓有多余的存粮、田野里堆满谷物,然后派十万精锐士兵,一举扫平敌人,否则根本做不到。如果只是想派兵追击讨伐,报复他们的侵扰,那北魏肯定会率领轻骑兵逃走,不肯正面交战。这样只会耗费巨额军费,却不能损伤敌人,报复的战事也会没完没了。这是最下等的策略。安定边境、坚守防御,才是长远之计。
我私下认为,当年曹操、孙权势均力敌,他们在长江、淮河之间,各自都有几百里的空地没人居住。为什么呢?因为边境的侦察区域,不是适合耕种放牧的地方,所以要加固壁垒、清空田野来等待敌人,整顿军备、修缮武器来趁敌人疲惫时反击;保护百姓、保全领土,离不开这种方法。总结下来,具体策略有四条:
第一条是‘迁移远地百姓到近处’。现在青州、兖州的老住户,以及冀州新归附的百姓,住在边境一带的有三万多家,可把他们全部迁到大岘山(今山东临朐东南)以南,来充实内地。
第二条是‘多建城邑安置移民’。给移民提供生活和生产物资,让他们春夏季节耕种放牧,秋冬季节住进城里防守。敌人来的时候,一座城里有一千户人家,能打仗的士兵不少于两千人,剩下的老弱妇孺,也能登上城墙击鼓呐喊,足够对抗三万魏军了。
第三条是‘集中耕牛车辆运输粮草武器’。算下来一千户的物资,至少有五百头耕牛,能造五百辆车,把车辆互相连接起来保护百姓;就算城池守不住,也能驾车走险要路段,敌人拦不住,有紧急情况需要征调,两天内就能集结完毕。
第四条是‘按人口分配武器’。凡是两千名士兵,根据各自擅长的技能,每人都有自己熟悉的武器,武器上刻自己的名字,平时回城就交给仓库保管,出兵时再申领使用。百姓没有的弓箭、铠甲、铁器,官府要逐渐补充。几年之内,军事装备就能基本备齐。
现在让附近州郡的军队,远驻清水、济水一带,不仅耗费大,士兵也抱怨不断。依我看,不如直接用边境的移民来防守更方便。现在顺着百姓的利益引导他们,既能让军队变强而敌人没防备,又能让国家富足而百姓不劳累,这和那些靠朝廷供养、吃闲饭的军队比起来,根本不是一个档次。”
北魏金城人边固、天水人梁会,联合秦州、益州的一万多户杂居百姓,占据上邽东城(今甘肃天水东)反叛,攻打西城。秦、益二州刺史封敕文击退了他们。氐族、羌族一万多人,休官(少数民族部落)、屠各(匈奴部落)两万多人也起兵响应边固、梁会。封敕文进攻边固,杀了他,剩下的叛军推举梁会为首领,继续和封敕文对抗。
夏季四月初三(甲申日),北魏太武帝抵达长安。
四月二十六日(丁未日),刘宋宣布大赦。
仇池人李洪聚集部众,自称“应天命当王”。梁会向氐王杨文德求救,杨文德说:“两雄不能并存,你要是需要我帮忙,就先杀了李洪。”梁会诱骗李洪并杀了他,把李洪的头送给杨文德。五月十二日(癸亥日),北魏太武帝派安丰公闾根率领骑兵赶赴上邽,还没到,梁会就放弃东城逃跑了。封敕文早就在城外挖了很深的壕沟,派重兵防守,双方从夜里打到天亮。封敕文说:“叛军知道没活路,会拼命跟我们打,这样会多伤亡士兵,不容易攻克。”于是举起白虎幡(古代象征赦免的旗帜)向叛军宣告,投降的人一律赦免,叛军很快就溃散了。封敕文分兵追击,把叛乱全平定了。略阳人王元达聚集部众驻扎在松多川(今甘肃天水附近),封敕文又讨伐平定了他。
盖吴重新聚集兵力驻扎在杏城(今陕西黄陵),自称“秦地王”,声势再次壮大。北魏太武帝派永昌王拓跋仁、高凉王拓跋那,统领北路各军讨伐他。
檀和之等人攻下区粟城(今越南广治西北),杀了林邑将领范扶龙,乘胜进入象浦(今越南广南附近)。林邑王阳迈发动全国兵力来交战,给大象披上铠甲,前后连绵不断。宗悫说:“我听说外国有狮子,能威慑所有野兽。”于是让人做了狮子形状的道具,和大象对抗,大象果然受惊逃跑,林邑军队大败。檀和之趁机攻克林邑,阳迈父子脱身逃走。缴获的不知名珍宝数不胜数,宗悫却一样都不拿,回家的时候,衣物、梳子等日常用品还像以前一样简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人,不准说咪邪恶! 躺赢,我是专业的[快穿] 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藏在心跳里的诗9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三国]开局丞相爱妾,但曹丞相 无敌纨绔丹帝 小比格也能当绿茶吗? 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 离婚后雌君又后悔了 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 性福妈妈的一生 美丽NPC又被诓骗了 回忆并未蹉跎 明媚清纯女友的陷落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躲缠郎 在魔法学园被攻略的我 青宫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