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派使者到武威郡,请求与汉朝和亲。刘秀召公卿大臣在朝堂上商议,大家意见不一,无法决断。皇太子说:“南单于刚刚归附,北匈奴害怕被我们攻打,所以才急切地想要与我们交好。现在我们不出兵,却与北匈奴交往,我担心南单于会产生二心,那些原本想投降的北匈奴人也不会再来了。”刘秀觉得有理,便告知武威太守不要接待北匈奴的使者。
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说:“匈奴贪图利益,没有礼节信义,走投无路时就向我们俯首称臣,局势安稳时就来侵扰掠夺。现在匈奴人畜因瘟疫死亡,又遭遇旱灾蝗灾,土地荒芜,他们的实力还抵不上汉朝的一个郡,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陛下手中。福气不会再来,时机稍纵即逝,难道我们只应固守文治,而荒废武备吗?现在如果派将领到边境,重金悬赏,告知高句丽、乌桓、鲜卑从左边攻打匈奴,征发河西四郡以及天水、陇西的羌人、胡人从右边进攻,不出几年,就能消灭北匈奴。我们担心陛下过于仁慈不忍出兵,谋臣们犹豫不决,让这万世难逢的立功机会,无法在圣明的时代实现!”刘秀下诏回复说:“《黄石公记》中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舍弃近处的目标去谋取远方,只会劳而无功;舍弃远方的目标而谋取近处,就能轻松达成目标。所以说,一味扩张土地会使国家荒芜,一心推广德政才能让国家强大。守护好自己拥有的就能安定,贪图别人拥有的就会残暴。推行残暴的政策,即使一时成功也必定失败。’如今国家没有好的政策,灾变不断,百姓惊恐不安,连自身都难以保全,怎么还能想着对外用兵呢?孔子说:‘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况且北匈奴还很强大,我们屯田警备,听到的传闻,大多不符合实际。如果真能用天下一半的力量消灭大敌,那当然是我最大的心愿!但如果时机不成熟,不如让百姓休养生息。”从此以后,将领们没人敢再谈论用兵之事。
刘秀向赵熹询问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赵熹建议让各位亲王前往自己的封国。这年冬天,刘秀首次派遣鲁王刘兴、齐王刘石前往封国就藩。同一年,刘秀的舅舅寿张恭侯樊宏去世。樊宏为人谦逊温和,做事小心谨慎。每次朝会,他总是提前到达,趴在地上等待事务处理;他向朝廷上书建议的事项,都是亲手书写,事后还会销毁草稿;在公开场合被皇帝询问,他也不敢当众大声回答。在他的影响下,宗族成员都遵纪守法。刘秀非常敬重他。樊宏病重时,留下遗嘱要求薄葬,不使用任何贵重物品。他认为棺柩一旦入土,就不应再被打开,如果日后棺木腐朽,会让孝子伤心,所以希望能与夫人同坟不同穴合葬。刘秀觉得这个遗嘱很好,将它展示给百官看,并说:“如今不依从寿张侯的意愿,就无法彰显他的品德;而且等我去世后,也想以他的做法为榜样。”
建武二十八年(公元52年)
春季,正月己巳日,刘秀将鲁王刘兴改封为北海王,把鲁国的土地并入东海国。刘秀因为东海王刘强主动辞去太子之位,举止合于礼法,所以特别优待他,给他加封了二十九个县作为封邑,还赏赐了虎贲武士、仪仗队,允许他使用悬挂编钟的乐器,规格几乎和皇帝一样。
夏季,六月丁卯日,沛太后郭氏去世。
当初,马援哥哥的女婿王磐,是平阿侯王仁的儿子。王莽政权覆灭后,王磐凭借丰厚的家产成为游侠,在江淮地区很有名气。后来他到京城游历,与众多皇亲贵戚交好。马援对姐姐的儿子曹训说:“王氏已经是没落的家族,王磐应该隐居起来安分守己,可他反而在京城结交权贵,仗着意气行事,得罪了不少人,他早晚会倒霉的。”一年多后,王磐因事获罪而死;他的儿子王肃又开始在王侯的府邸中出入。当时朝廷的禁令还不严格,各位亲王都留在京城,竞相追求名誉,招揽门客。马援对司马吕种说:“建武开国,就像是天下重新开启,从今往后,国家会越来越安定。但我担心皇帝的儿子们逐渐长大,而以往防止亲王结交宾客的禁令却还没确立,如果他们广交宾客,恐怕会引发大的灾祸。你们一定要小心啊!”到了这时,有人上书告发王肃等曾被朝廷诛杀的家族后人,与各位亲王交往密切,担心他们会趁机生乱。恰逢更始帝的儿子寿光侯刘鲤受到沛王的宠信,他怨恨刘盆子,于是勾结门客杀死了原式侯刘恭。刘秀大怒,沛王因此被关进诏狱,三天后才被放出来。刘秀随即下诏,让各郡县逮捕各位亲王的门客,这些人相互牵连,被处死的有上千人;吕种也因此遭祸,临死前他感叹道:“马将军真是料事如神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秋季,八月戊寅日,东海王刘强、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前往各自的封国。
刘秀大宴群臣时,问道:“谁适合担任太子的老师?”群臣揣摩刘秀的心意,都说太子的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合适。博士张佚严肃地说:“陛下立太子,是为了阴氏家族,还是为了天下?如果是为了阴氏,那么阴识可以;如果是为了天下,就应该任用天下的贤才!”刘秀称赞他说得好,说:“我找太子的老师,是为了辅助太子;如今博士都能毫不避讳地纠正我的想法,更何况是教导太子呢!”当即任命张佚为太子太傅,博士桓荣为太子少傅,还赏赐了车辆和马匹。桓荣召集众学生,展示这些车马和印绶,说:“我今天能获得这些,全靠钻研古事的努力,大家能不以此为勉吗!”
北匈奴派使者进贡马匹和皮裘,再次请求和亲,还希望汉朝能赐给他们乐器,又请求带领西域各国的使者一同前来朝见进贡。刘秀把这件事交给三公府商议如何回复。司徒掾班彪说:“我听说汉宣帝曾告诫边境的守尉:‘匈奴是大国,多变诈,与他们交往能摸清实情,就能克敌制胜;应对时落入他们的算计,就会被轻视欺辱。’如今北匈奴看到南单于归附汉朝,害怕我们图谋他们的国家,所以多次请求和亲,又从远方赶来牛马与汉朝贸易,还派重要的王室成员前来,进献大量礼物,这都是对外显示自己富强,实际上是想欺骗我们。我看他们的进贡越丰厚,就知道他们的国家越空虚;请求和亲越频繁,就说明他们越恐惧。然而现在我们既然没有帮助南匈奴攻打北匈奴,那也不应与北匈奴断绝往来,按照笼络安抚的原则,他们送礼我们不能不回应。我认为可以适当给予赏赐,大致与他们所献的价值相当,回复的措辞,也一定要恰当。现在我拟定了草稿一并呈上,内容是:‘单于不忘汉朝的恩德,追念先祖旧日的盟约,想通过和亲来保身安国,这个想法很好,我很赞赏!从前匈奴多次发生内乱,呼韩邪、郅支相互争斗,自绝于汉朝的恩泽,而呼韩邪归附亲近汉朝,忠孝更加显着。等到汉朝消灭郅支,呼韩邪就得以保全国土,传承后代,子孙相继。如今南单于带领部众南下,到边塞归顺朝廷,他认为自己是呼韩邪的嫡长子,按顺序应当即位,却被人侵夺而失去权位,心中猜疑因而背叛北匈奴,多次请求汉朝出兵,要回去扫平北匈奴王庭,提出的各种计谋,无所不有。我考虑到这些话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又因为北单于连年进贡,想与汉朝和亲,所以暂时没有答应南单于的请求,这也是为了成全北单于忠孝的大义。汉朝秉持威望和信誉,统领万国,凡是日月能照到的地方,都是汉朝的臣民,对于不同风俗的众多蛮夷,从道义上讲没有亲疏之分,顺服的就给予褒奖赏赐,叛逆的就加以惩罚,呼韩邪和郅支不同的结局就是证明。如今单于想与汉朝和亲,已经表达了诚意,何必还要带领西域各国一起来朝见进贡呢!西域各国归属匈奴和归属汉朝又有什么不同!单于多年来战争不断,国内空虚,进贡的物品只要符合礼节就行,何必进献马匹皮裘!现在赏赐给单于杂色丝绸五百匹,一副弓箭袋,四支箭;再赐给进献马匹的左骨都侯、右谷蠡王各四百匹杂色丝绸,每人一把斩马剑。单于之前说“先帝赐给呼韩邪的竽、瑟、箜篌都坏了,希望再赏赐一些”。我考虑到单于的国家还不安定,正在整军备战,此时竽、瑟这些乐器,不如良弓利剑有用,所以没有赏赐。我并不吝惜这些小东西,如果单于有其他想要的,可派使者来告知。’”刘秀全部采纳听从了班彪的建议。
建武二十九年(公元53年)
春季,二月丁巳朔日,发生了日食。
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
春季,二月,刘秀向东巡视。群臣上书说:“陛下即位三十年了,应该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刘秀下诏说:“我即位三十年,百姓满腹怨气,‘我欺骗谁呢?难道能欺骗上天吗!’‘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注:春秋时鲁国人,以知礼着称)懂得道理吗!’何必去玷污那七十二位封禅先皇的史册!如果郡县远远地派官吏来给我祝寿,大肆夸赞不实之词,我一定把他剃光头,罚去屯田。”于是群臣不敢再提封禅的事。
甲子日,刘秀前往鲁国、济南;闰月癸丑日,回到皇宫。
紫宫星座旁出现了彗星。
夏季,四月戊子日,刘秀将左翊王刘焉改封为中山王。
五月,发生了大水灾。
秋季,七月丁酉日,刘秀前往鲁国;冬季,十一月丁酉日,回到皇宫。
胶东刚侯贾复去世。贾复跟随刘秀征战,从未遭遇失败,多次与将领们突破重围、解救危急,身上负伤十二处。刘秀因为贾复敢于深入敌境,很少让他远征,但又赞赏他的勇敢气节,常常亲自带他出征,所以贾复没有独当一面、镇守一方的功勋。每当将领们议论战功时,贾复从不自夸,刘秀总是说:“贾君的功劳,我心里清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建武三十一年(公元55年)
夏季,五月,发生了大水灾。
癸酉日(月末),发生了日食。
这一时期,蝗虫肆虐。京兆掾第五伦负责管理长安集市,他处事公正,为官清廉耿介,使得集市上没有欺诈、违法之事。每次读到皇帝诏书,他常常感叹:“这是位圣明的君主啊,要是能见上一面,我就能为他效力,实现抱负了。”周围的同事笑话他:“你劝说地方将领都没成功,还想打动皇帝?”第五伦说:“那是因为没遇到知己,大家理念不同罢了。”后来,他被推举为孝廉,补任淮阳王的医工长。
中元元年(公元56年)
正月,淮阳王进京朝见,第五伦跟着王府官员一同得到了刘秀召见。刘秀询问政务,第五伦对答如流,刘秀十分高兴。第二天,又单独召见他,两人一直谈到天黑。刘秀问第五伦:“听说你当官吏时,曾殴打岳父,还不肯给堂兄饭吃,真有这事吗?”第五伦回答:“我娶过三任妻子,她们都没有父亲。我年轻时遭遇饥荒战乱,实在不敢随便请人吃饭。大家觉得我迂腐不懂人情,所以才编出这样的话。”刘秀听后大笑,任命他为扶夷县长。第五伦还没到任,又被改任为会稽太守。他施政清廉,造福百姓,深受爱戴。
刘秀读《河图会昌符》,其中“赤刘之九,会命岱宗”这句话触动了他。他命梁松等人查找《河图》《洛书》中的谶文,发现有三十六处提到汉朝第九代皇帝应当封禅泰山。张纯等人再次上奏请求封禅,刘秀便答应了。他让有关部门参考汉武帝元封年间封禅的旧例,得知需要用方形石头垒叠,再用玉检、金泥加封。刘秀觉得制作这种石头工程浩大,想直接用汉武帝封禅时的旧封石,在里面放置刻有文字的玉牒。梁松坚决反对,刘秀只好让石匠选取完整的青石,不要求必须是五色石。丁卯日,刘秀东行巡视。二月己卯日,抵达鲁国,后前往泰山。辛卯日清晨,在泰山下南方燃起大火祭祀上天,众神一同受祭,所用礼乐和在京城南郊祭天一样。仪式结束后,到了吃早饭的时候,刘秀乘坐御辇登山,中午过后到达山顶,更换衣服。傍晚时分,登上祭坛,面朝北方,尚书令奉上玉牒和玉检,刘秀用一寸二分的御玺亲自封印。之后,太常命令两千多骑兵掀开祭坛上方的石头,尚书令将玉牒藏好,再把石头盖回去,接着用五寸的印章封住石检。一切完毕,刘秀拜了两拜,群臣高呼万岁,随后从原路下山。半夜过后,刘秀才回到山下,百官到第二天早上才全部下山。甲午日,在梁父山的北面祭祀大地,以高后吕雉配享,山川众神一同受祭,仪式和元始年间在北郊祭地一样。
三月戊辰日,司空张纯去世。四月癸酉日,刘秀回到皇宫;己卯日,大赦天下,更改年号。刘秀前往长安,五月乙丑日返回。六月辛卯日,任命太仆冯鲂为司空。乙未日,司徒冯勤去世。此时,京城有甘甜的泉水涌出,水边还长出红色的草,各郡国也频繁上报出现甘露。群臣上奏:“祥瑞不断降临,应该让太史记录下来,流传后世。”刘秀没有采纳。他常常谦虚地说自己没有什么德行,每次郡国上报祥瑞,他都认为言过其实,所以史官很少有相关记载。秋天,有三个郡国发生蝗灾。十月辛未日,任命司隶校尉、东莱人李为司徒。甲申日,派司空到高祖庙祭告,尊薄太后为高皇后,配享地神,把吕太后的神主迁到陵园,四季进行祭祀。十一月甲子日(月末),发生日食。
这一年,朝廷修建明堂、灵台、辟雍,并向天下公布图谶。当初,刘秀凭借《赤伏符》称帝,从此相信谶文,很多疑难事情都依据谶文来决断。给事中桓谭上书劝谏:“一般人往往不重视身边常见的事,却看重奇闻异事。先王的着述,都以仁义正道为根本,没有怪诞虚妄的内容。天道和性命这些深奥的道理,连圣人都很少谈论,子贡之后的人都没机会听到,何况后世学识浅薄的儒生,怎么可能真正理解呢?如今那些耍小聪明、搞旁门左道的人,随意增删图书内容,假称是谶记,用来欺骗贪婪邪恶之人,误导君主,怎能不加以抵制和远离呢!我听说陛下曾深入驳斥方士们炼金术之类的邪说,这非常明智,可为什么又要相信谶记呢?谶文的说法有时看似巧合,就像占卜偶尔蒙对一样。陛下应该明辨是非,依据圣贤的本意,摒弃小人的邪说,弘扬《五经》的真正教义。”奏章呈上后,刘秀很不高兴。后来商议灵台的选址,刘秀问桓谭:“我用谶文来决定怎么样?”桓谭沉默许久,说:“我不读谶文。”刘秀追问原因,桓谭又极力陈述谶文不符合经典。刘秀大怒:“桓谭诋毁圣人,无视国法,拉下去斩了!”桓谭拼命磕头,血流满面,过了很久,刘秀才消气。之后,桓谭被贬为六安郡丞,在赴任途中因病去世。范晔评论道:桓谭因反对谶文流亡,郑兴因言辞恭顺才勉强免罪,贾逵善于附会谶文,所以最为显贵,君主以这种方式来评判学术,实在可悲!贾逵是扶风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南单于比去世,他的弟弟左贤王莫继位,称为丘浮尤鞮单于。刘秀派使者带着玺书授予他单于玺绶,还赏赐了衣帽和彩色丝帛,此后这成了惯例。
中元二年(公元57年)
正月辛未日,首次在北郊设立祭坛,祭祀后土神。二月戊戌日,刘秀在南宫前殿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刘秀每天清晨上朝处理政务,直到太阳偏西才结束,还经常召集公卿、郎将讨论儒家经典,到半夜才休息。皇太子见他如此操劳,找机会劝道:“陛下有夏禹、商汤那样的英明,却没享受黄帝、老子那样修身养性的福气,希望您保养精神,悠闲自在些。”刘秀说:“我做这些事很快乐,不觉得疲惫!”刘秀靠征战建立帝业,天下平定后,他让功臣退隐,重用文官,审慎处理政务,总揽大权,审时度势,行事很少有失误,因此能复兴汉朝,实现天下太平。太尉赵熹负责办理丧事。当时经历王莽之乱,旧有的礼仪制度失传,皇太子和诸王随意坐在一起,藩国的官员在皇宫内自由出入,和朝廷百官没有区别。赵熹神情严肃,在殿阶上横剑而立,把诸王扶下殿,以此明确尊卑秩序;他还上奏请求派谒者带领护卫,将藩国官员安置到其他县,让诸王都住在各自的宅第,只允许他们早晚入宫哭吊。经过整顿,礼仪恢复,宫门守卫森严,宫内宫外秩序井然。太子即位,尊皇后为皇太后。
山阳王刘荆在刘秀的丧礼上毫无哀伤之情,还写匿名信,让奴仆冒充大鸿胪郭况,给东海王刘强写信,说他无罪却被废黜,郭后也遭受屈辱,劝他回东方起兵夺取天下,信中还说:“高祖从亭长起家,陛下在白水兴起,何况大王您是陛下的长子、原来的太子!应该像秋霜一样果断,别像圈养的羊一样懦弱。皇帝驾崩,平民百姓都会去当盗贼以谋出路,何况大王您呢!”刘强收到信后十分惶恐,立刻抓住送信的奴仆,将信密封后上交朝廷。汉明帝因刘荆是同母弟弟,没有公开此事,只是让刘荆搬到河南宫居住。
三月丁卯日,刘秀被安葬在原陵。四月丙辰日,汉明帝下诏:“如今上无天子(刚驾崩),下无地方长官(比喻失去主心骨),就像要渡深渊却没有船只。皇位责任重大,而年轻人思虑不周,实在需要有德之人辅佐我。高密侯邓禹,是开国首功之臣;东平王刘苍,宽厚博学,富有谋略。任命邓禹为太傅,刘苍为骠骑将军。”刘苍极力推辞,汉明帝没有答应。又下诏规定,骠骑将军可设置长史、掾史等属官四十人,地位在三公之上。刘苍曾举荐西曹掾、齐国人吴良,汉明帝说:“举荐贤才,辅助国家,这是宰相的职责。当年萧何举荐韩信,设坛拜将,不再考核。如今任命吴良为议郎。”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离婚后雌君又后悔了 性福妈妈的一生 藏在心跳里的诗9 在魔法学园被攻略的我 回忆并未蹉跎 明媚清纯女友的陷落 躺赢,我是专业的[快穿] 小比格也能当绿茶吗? 美丽NPC又被诓骗了 无敌纨绔丹帝 人,不准说咪邪恶! 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躲缠郎 青宫十一年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 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 [三国]开局丞相爱妾,但曹丞相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