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王莽开始痴迷神仙之事。听方士苏乐的建议,花万金修建八风台;又在宫殿里种“五粱禾”,种子先用宝玉浸泡,算下来种一斛粮食的成本就要花掉一斤黄金。
始建国三年(辛未年,公元11年),王莽派田禾将军赵并率领戍边士兵,在五原、北假屯田,为出征军队供应粮草。还派中郎将蔺苞、副校尉戴级,率领一万骑兵,带着大量珍宝到云中边塞,想引诱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们,计划把他们分别封为十五个单于。蔺苞、戴级让翻译出塞,骗来了呼右犁污王咸和他的儿子登、助三人,然后强迫咸当“孝单于”,助当“顺单于”,给了他们丰厚赏赐,又把助、登送到长安。王莽封蔺苞为宣威公,任命为虎牙将军;封戴级为扬威公,任命为虎贲将军。匈奴单于听说后,愤怒地说:“先单于受汉宣帝大恩,不能辜负。现在的天子又不是宣帝子孙,凭什么当皇帝!”于是派左骨都侯、右伊秩訾王呼卢訾和左贤王乐,带兵攻入云中郡益寿塞,大肆屠杀汉朝官吏百姓。从这以后,单于传令匈奴左右部都尉、各边王,不断入塞侵扰。大规模的入侵有一万多人,中等规模的几千人,小规模的也有几百人,杀死雁门、朔方太守和都尉,抢夺百姓的人口、牲畜,损失不计其数,边疆地区变得一片萧条。
当时,各路将领在边境驻守,因大军尚未集结完毕,不敢出击匈奴。讨濊将军严尤进谏说:“匈奴为害由来已久,从未听说上古时期一定要征讨他们。后世周、秦、汉三代曾征讨匈奴,但都没有真正的上策。周朝用的是中策,汉朝用的是下策,秦朝则毫无对策。周宣王时,猃狁入侵到泾阳,宣王派将领征讨,将其赶出边境就收兵。他把戎狄入侵视为蚊虫叮咬,驱赶即可,所以天下称其圣明,这是中策。汉武帝选拔将领、训练士兵,轻装简行深入敌境,虽有战功,但匈奴不断报复,兵连祸结三十多年,中原疲惫,匈奴也受创,天下称其勇武,这是下策。秦始皇不能忍受小耻,滥用民力修筑万里长城,从海边运输物资,虽巩固了边疆,却耗尽了国力,最终亡国,这是无策。如今天下遭遇灾荒,连年饥荒,西北边境尤为严重。征调三十万人,准备三百日粮草,需从东海、代郡筹集,再从江淮转运,才能备齐。算上路途,一年都未必能集结完毕。先到的士兵露天驻扎,士气低落、兵器损耗,根本无法作战,这是第一难。边境空虚,无法供应军粮,从内地郡县征调又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是第二难。按一人三百日口粮计算,需十八斛粮食,非牛力无法运输,而牛自身还要消耗二十斛饲料,负重极大。匈奴之地多荒漠,缺乏水草,据以往经验,军队出征不到百日,牛几乎会死尽,剩余粮食再多,人也背不动,这是第三难。匈奴秋冬严寒、春夏多风,士兵需携带锅灶、薪炭,负重难行,且要四季应对不同气候,易染疫病,所以前世伐胡不超过百日,并非不想久战,而是力不从心,这是第四难。辎重随行则轻锐部队少,难以速进,匈奴若缓慢遁逃则追不上;若侥幸遭遇,又受辎重拖累;若遇险阻,部队首尾相连,匈奴若前后夹击,后果不堪设想,这是第五难。如此滥用民力,未必能建功,臣深感忧虑。如今既然已发兵,应让先到的部队迅速出击,给匈奴以重创。”王莽不听严尤劝谏,仍按原计划调运粮草,致使天下骚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呼右犁污王咸接受王莽赐予的“孝单于”称号后,飞马出塞回到匈奴王庭,将被胁迫的经过禀告单于,单于将其降为于粟置支侯(匈奴的低等官职)。后来助病死,王莽便让登代替助成为顺单于。
驻守边境的官兵肆意妄为,内地郡县因征发劳役苦不堪言,百姓纷纷逃离家园成为盗贼,并州、平州尤为严重。王莽让七公、六卿都兼任将军称号,派着武将军逯并等镇守名城,又派五十五名中郎将和绣衣执法分别镇守边境大郡,督查大奸大恶和擅自兴兵之人。这些人在外趁机为非作歹,扰乱州郡,收受贿赂、鱼肉百姓。王莽下诏书严厉斥责:“从今以后,胆敢再犯者,立即逮捕,上报其名!”但乱象依旧。自汉宣帝以来,北边几代人未经历战乱,人口繁盛、牛马遍野;到王莽与匈奴交恶,边民或死或被俘,数年之间,北边变得荒无人烟,野外遍布尸骨。
太师王舜自王莽篡位后,心悸病日益严重,不久去世。
王莽为太子设置师、友各四人,俸禄为大夫级。任命前大司徒马宫等人为师疑、傅丞、阿辅、保拂,称为“四师”;前尚书令唐林等人为胥附、奔走、先后、御侮,称为“四友”。又设置师友祭酒、侍中祭酒、谏议祭酒及《六经》祭酒各一人,共“九祭酒”,俸禄皆为上卿。他派使者带着玺书、印绶和安车驷马去迎接龚胜,任命其为师友祭酒。使者与郡太守、县长吏、三老、官属、乡绅及儒生千余人到龚胜所住乡里宣诏。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在门外久等。龚胜称病重,躺在家中窗户下的床上,头朝东,身着朝服。使者奉上玺书、印绶,安置好车马,进前说道:“圣朝从未忘记您,如今制度未定,等待您来执政;希望听到您的治国建议,以安定天下。”龚胜回答:“我向来愚钝,又年老多病,命在旦夕,若随您上路,必定死在途中,毫无益处!”使者再三劝说,甚至要把印绶强行佩戴在龚胜身上,龚胜坚决推辞。使者上奏:“正值盛夏酷热,龚胜体弱气短,可等秋凉再出发。”王莽下诏应允。使者每五天就与太守一同探视龚胜起居,还对龚胜的两个儿子和门人高晖等人说:“朝廷虚心以封侯之位等待先生,即便有病,也应移至驿站,表示有赴任之意,这必定能为子孙留下大业。”高晖等人将使者的话转告龚胜,龚胜自知无法说服朝廷,便对他们说:“我受汉朝厚恩,无以回报;如今年老,即将入土,怎能以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见former君主呢!”于是吩咐身后事:“入殓时,衣服只需遮盖身体,棺材只需容纳衣服。切勿随俗修墓、种柏、建祠堂!”说完,便不再进食,十四日后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当时的清名之士,还有琅邪纪逡、齐地薛方、太原旬阝越、郇相,沛郡唐林、唐尊,皆以明经修德闻名于世。纪逡和两唐都在王莽朝中为官,封侯拜相,位至公卿。唐林多次上疏劝谏,有忠直之节。唐尊则衣着破旧、鞋底空洞,徒有虚伪之名。旬阝相任王莽太子的四友,病死时,太子派使者赠送衣被,其子攀住棺材拒绝道:“父亲遗言:‘师友所赠,一概不受。’如今我父与皇太子有友官之谊,所以不能接受。”京城百姓纷纷称赞。王莽以安车迎接薛方,薛方通过使者推辞说:“尧、舜在上,下有巢父、许由。如今明主正弘扬唐虞之德,小臣愿守箕山之节。”使者上报后,王莽欣赏其言,不再强求。
当初,隃糜郭钦任南郡太守,杜陵蒋诩任兖州刺史,皆以廉直着称。王莽居摄时,二人称病免官回乡,足不出户,终老家中。哀帝、平帝时期,沛国陈咸因精通律令任尚书。王莽辅政后,多改汉制,陈咸内心反对;何武、鲍宣死后,陈咸叹息道:“《易》说‘见机而作,不俟终日’,我该离开了。”于是乞骸骨去职。王莽篡位后,召陈咸为掌寇大夫,陈咸称病不应。当时他的三个儿子陈参、陈钦、陈丰都在朝为官,陈咸让他们全部辞官回乡,闭门不出,仍沿用汉朝的祭祀习俗。有人问缘由,陈咸说:“我的祖先怎会知道王氏的祭祀呢!”他将家中的律令、文书全部收集起来,藏于墙壁之中。此外,齐地栗融、北海禽庆、苏章,山阳曹竟等儒生,都弃官不仕王莽。
班固赞曰:春秋列国卿大夫及至汉代将相名臣,因贪恋禄位而失节者众多,所以清节之士尤为可贵;但他们大多能自律却未必能治人。王吉、贡禹的才能优于龚胜、鲍宣。坚守正道而死,龚胜真正做到了。坚守大节而不拘小节,薛方接近这种境界。郭钦、蒋诩,遁世不污,远超纪逡、唐林之流。
这一年,黄河沿岸郡县发生蝗灾。黄河在魏郡决口,洪水泛滥清河以东数郡。此前,王莽担心黄河决口会淹没祖坟;如今决口向东,祖坟无忧,便不再堤防堵塞。
始建国四年(壬申年,公元12年)春二月,朝廷大赦天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厌难将军陈钦、震狄将军王巡向王莽报告:“抓到几个匈奴俘虏,审问后得知,最近侵犯边境的都是‘孝单于’咸的儿子角带人干的。”王莽为了向周边各族立威,把各部落首领召集到长安,当众斩杀了咸的另一个儿子登。
这时候,大司马甄邯也去世了。王莽跑到明堂,发布诏令说:“以后洛阳是东都,长安改称常安,作为西都。两都紧密相连,官员按等级分封土地。天下要像《禹贡》记载的那样,划分为九个州;爵位按照周朝制度,分为五等。计划分封1800个诸侯,还有同样数量的‘附城’留给以后立功的人。公爵封地方圆百里,有一万户百姓,其他爵位依次递减。现在已经封了的,从公爵到侯爵一共有796人,‘附城’有1511人。”但因为土地划分和户籍还没统计好,这些人暂时拿不到封地,只能在长安领工资,每月几千钱。很多诸侯穷得叮当响,有的甚至要去打工维持生计。
王莽这人性格急躁,总喜欢折腾,动不动就照搬古代制度,也不管是不是符合当下实际,政策变来变去没个准。下面的官员趁机捞油水,百姓怨声载道,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罪名入狱的人越来越多。王莽看大家实在怨声太大,只好下诏书说:“之前分的‘王田’,现在可以自由买卖,不用再受限制。私下买卖奴婢的事,暂时也不追究了。”可除了这两条,其他乱七八糟的政策、严苛的刑罚,还有沉重的赋税,一样都没改。
早些时候,五威将帅到西南地区,把句町王的封号降成了句町侯。原来的句町王邯又气又恨,干脆不再服从王莽。王莽暗示牂柯大尹周歆用计杀了邯,邯的弟弟承为兄报仇,起兵杀了周歆。当地官府派兵镇压,根本镇压不下去。王莽又征调高句丽的士兵去打匈奴,高句丽人不想去,官府就强迫他们,结果这些人全逃到塞外当起了强盗。辽西大尹田谭带兵追击,反而被杀。州郡官员把责任全推到高句丽侯驺头上。严尤上书劝王莽:“这些边民闹事,不是驺带头的。就算他有二心,也应该先安抚。现在硬给他扣大帽子,恐怕会逼得他们彻底造反,到时候夫馀这些部落也会跟着响应。匈奴还没搞定,东边西边又乱起来,麻烦可就大了!”王莽不听劝,执意施压,濊貉率先造反,王莽只好派严尤去平叛。严尤把高句丽侯驺骗来杀了,将首级送到长安。王莽高兴坏了,下诏书把“高句丽”改成“下句骊”,故意羞辱他们。这下可好,边境各部落更加频繁地侵犯边境,东边、北边和西南地区全乱套了。可王莽还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这些小部落不足为患,一门心思琢磨着怎么模仿古代礼仪,还下诏书说要在当年二月去东边巡视,让官员准备好各种仪式和物资。结果因为太皇太后身体不好,这事才暂时搁置。
说起这太皇太后,王莽当安汉公的时候,为了讨好她,拿斩杀郅支单于的功劳做借口,奏请尊汉元帝的庙为高宗,还说等太后去世后,要让她和元帝一起享受祭祀。等王莽自己当了皇帝,立刻翻脸,给太后改了个“新室文母”的名号,强行切断她和汉朝的关系,不允许她和元帝合享祭祀。不仅拆毁了孝元庙,还在原址上给太后新建了一座庙,把原来的大殿改成太后专用的厨房,取名“长寿宫”。建成后,王莽在长寿宫摆酒请太后赴宴。太后一到,看见孝元庙被拆得稀烂,又惊又气,哭着说:“这是汉朝的宗庙,里面供奉的神灵都在,为什么要毁掉!要是鬼神真没知觉,建庙又有什么用?要是有知觉,我只是先帝的妃妾,怎么能在他的庙堂里摆酒席呢!”太后还私下跟身边人说:“王莽这么不尊重神灵,还能得势多久?”这场宴席不欢而散。自从王莽篡位,心里清楚太后怨恨他,想尽办法讨好,又是改服饰颜色,又是改历法节气,可太后越来越反感。太后坚持让自己的下属穿汉朝的黑貂衣,到了汉朝的元旦和腊日,还会和身边人偷偷按照旧俗吃饭。
始建国五年(公元13年)二月,太皇太后去世,享年84岁,葬在渭陵,和元帝合葬,但中间挖了条沟隔开。王莽规定,新朝要世世代代祭祀太后庙,而元帝的牌位只能摆在太后牌位下面,像个“陪衬”。王莽还假惺惺地为太后守孝三年。
这一年,乌孙的大、小昆弥派使者来进贡。王莽看乌孙人大多亲近小昆弥,又想拉拢他们一起对抗匈奴,就故意让小昆弥的使者坐在大昆弥使者的上位。师友祭酒满昌看不下去,上书弹劾:“周边部落之所以服从我们,是因为看重礼仪。大昆弥是君,小昆弥是臣,现在把臣使摆在君使上面,这不是丢大国的脸吗?出使的官员严重失职!”王莽听了大怒,直接把满昌撤职。
西域各国早就对王莽的做法不满,觉得他不讲信用。焉耆带头造反,杀了西域都护但钦,西域各国和新朝的关系彻底破裂。
十一月,天空出现彗星,二十多天才消失。因为私自携带铜、炭铸钱的人太多,根本管不过来,王莽只好废除了相关禁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匈奴这边也出事了,乌珠留单于去世。掌权的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是王昭君女儿伊墨居次云的丈夫。云一直想和中原和亲,又和于粟置支侯咸关系很好,看咸之前被王莽封过官,就拥立咸为乌累若韑单于。咸当上单于后,封弟弟舆为左谷蠡王。原来乌珠留单于的儿子苏屠胡,本来是左贤王,后来被改成“护于”,乌珠留单于还打算把单于位传给他。咸因为之前被乌珠留单于贬过号,怀恨在心,一上位就把护于降为左屠耆王。
天凤元年(公元14年)正月,王莽宣布大赦天下。接着又下诏书说:“今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我要到各地巡视。一路上只带干粮肉干,随行人员自己准备行李铺盖,经过的地方不许地方官招待。等北边巡视完,我就要迁都洛阳。”大臣们赶紧劝他:“陛下您刚给太后守孝,脸色还没恢复,吃得也少,一年跑万里路实在太辛苦,干粮根本撑不住。不如先别去,等守孝期满再说,保重身体要紧。”王莽这才同意,改到天凤七年再去巡视,并在第二年派太傅平晏、大司空王邑去洛阳选址,准备修建宗庙、社稷坛和祭祀天地的场所。
三月底,发生了日食。王莽又大赦天下,还借着这个由头,罢免了大司马逯并,让他以侯爵身份退居二线,太傅平晏也不再掌管尚书事务,任命利苗男为大司马。自从王莽当了皇帝,就特别防备大臣,拼命削弱他们的权力,反而喜欢提拔那些敢举报大臣过错的人。孔仁、赵博、费兴这些人就因为敢弹劾其他官员,得到王莽信任,被安排到重要岗位。国将哀章品行不端,王莽特意给他派了个“和叔”监督,还叮嘱:“你不光要管好哀章本人,连他在西州的亲戚都得盯着。”大臣们在王莽眼里越来越没地位,哀章更是被看不起。
这年夏天,四月下霜,很多草木都被冻死,海边情况最严重;六月,黄雾弥漫;七月,大风把树连根拔起,北阙直城门的瓦片都被掀飞;接着又下冰雹,砸死不少牛羊。
王莽又开始折腾官制,照着《周官》《王制》里的说法,设置卒正、连率、大尹,职能和太守差不多;还设了25个州牧和部监。把长安周边划成六个乡,每个乡派一个长官;把三辅地区分成六个尉郡;河东、河内等六个郡改成六队郡;河南大尹改名叫保忠信卿,又给河南增加了不少属县,设了六个郊州长,每人管五个县。其他官职也全改了名,有的大郡被一分为五。这么一改,全国一共有125个郡,2203个县。王莽还仿照古代“六服”制度,给各地起了一堆新名字,什么“惟城”“惟宁”之类的,号称天下“万国”。可他改得太频繁,一个郡一年能换五次名,最后又改回老名字。老百姓和官员都记不住,每次下诏书,都得在新名字后面备注原来的名字。
匈奴这边,右骨都侯须卜当和伊墨居次云劝单于和亲,派人到西河虎猛制虏塞下,跟守关的官员说:“想见和亲侯。”这个和亲侯,是王昭君哥哥的儿子王歙。守关官员上报后,王莽派王歙和他弟弟王飒出使匈奴,祝贺新单于即位,还送了不少黄金、衣服和丝绸。王莽骗单于说他儿子登还活着,想借机索要叛逃到匈奴的陈良等人。单于把陈良等27人全抓起来,戴上枷锁交给使者,还派厨唯姑夕王富等40人护送王歙兄弟回国。王莽发明了一种叫“焚如”的酷刑,把陈良等人活活烧死。
边境地区饥荒严重,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状。谏大夫如普去边境视察回来,说:“士兵们长期驻扎在苦寒之地,当地根本养不活他们。现在单于刚提出和亲,不如趁机撤兵。”校尉韩威却大言不惭:“凭新朝的实力,灭匈奴就像碾死虱子!给我五千勇士,不用带粮草,饿了吃匈奴人的肉,渴了喝他们的血,保证横扫大漠!”王莽觉得这话很提气,封韩威为将军。但他又部分采纳了如普的建议,召回了边境的将领,罢免了陈钦等18人,还撤掉了四关镇都尉的驻军。单于贪图王莽的财物,表面上维持和亲的样子,背地里还是纵容手下人抢劫。等使者回国,单于得知儿子登早就被王莽杀了,怒火中烧,不断从东部边境骚扰入侵。王莽派使者质问,单于就推脱:“这都是乌桓人和几个不听话的匈奴人干的,就像你们中原也有盗贼,跟我没关系!我刚即位,威望还不够,已经尽力阻止了,绝无二心!”王莽没办法,只好再次派兵驻守边境。
益州的少数民族被折腾得受不了,全部造反,还杀了益州大尹程隆。王莽派平蛮将军冯茂征调巴、蜀、犍为的兵力,为了凑军费,又在当地横征暴敛。
王莽又开始瞎改币制,恢复金、银、龟、贝等货币,调整价格,废除大、小钱,发行“货布”和“货泉”两种新币。但又担心大钱用久了,突然废除会引起混乱,就允许百姓再用六年大钱,六年后严禁使用。每次改币,老百姓的家业就被折腾得七零八落,很多人因为触犯新规定入狱。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资治通鉴白话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躺赢,我是专业的[快穿] 藏在心跳里的诗9 明媚清纯女友的陷落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人,不准说咪邪恶! 小比格也能当绿茶吗? 躲缠郎 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 性福妈妈的一生 回忆并未蹉跎 青宫十一年 [三国]开局丞相爱妾,但曹丞相 在魔法学园被攻略的我 无敌纨绔丹帝 美丽NPC又被诓骗了 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离婚后雌君又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