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计策。十月份,邯郸撑不住,向魏国投降。可魏军刚撤回去,就在桂陵和齐国军队打了一仗,结果魏军惨败。
这一年,韩国还去攻打东周,占领了陵观、廪丘这两个地方。楚国这边,昭奚恤做了宰相。大臣江乙对楚王说:“有个人很宠爱自己的狗,这狗有次往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进去告诉主人,狗却守在门口咬他。昭奚恤就像那只狗一样,总是阻止我来见您。而且,您总是亲近爱说别人好话的人,疏远爱说别人坏话的人。这样下去,要是有儿子杀父亲、臣子杀君主的事,您恐怕到最后都不知道。为什么呢?就因为您只喜欢听好的,不愿意听坏的消息啊。”楚王觉得有道理,说以后好话坏话都愿意听。
公元前352年,己巳年
秦国的大良造卫鞅带兵讨伐魏国。其他诸侯国也没闲着,联合起来把魏国的襄陵围了起来。
公元前351年,庚午年
卫鞅又带兵包围了魏国的固阳,固阳守不住,只好投降。魏国没办法,把邯郸归还给赵国,两国还在漳水边上签订了盟约。
韩国这边,昭侯任命申不害做宰相。申不害原本是郑国一个地位低微的小官,他学习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和法家的刑名之学,凭借这些学问去求见韩昭侯。昭侯任用他为相后,申不害对内整顿政治教化,对外妥善处理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在申不害当政的十五年里,韩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军队战斗力也变强了。
有一次,申不害为自己的堂兄求官,昭侯没答应,申不害不太高兴。昭侯说:“我向你学习,是为了治理好国家。现在是该听你的请求破坏你的治国主张,还是该推行你的主张拒绝你的请求呢?你以前教我要论功劳、按次序授官,现在却为私人求情,我该听哪个呢?”申不害一听,马上离开住的地方,向昭侯请罪,还说昭侯才是真正会治理国家的君主。
昭侯有件破旧的袍子,让人收藏起来。侍从说他小气,昭侯解释道:“我听说贤明的君主,连皱眉、微笑都很慎重,因为皱眉、微笑都有其目的。这袍子可比皱眉、微笑重要多了,我要留给真正有功劳的人。”
公元前350年,辛未年
秦国的商鞅在咸阳建造了高大的宫殿和官署,还把都城迁到了咸阳。他颁布命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住在同一个房间。把很多小的乡邑合并成县,每个县设置县令、县丞,一共设置了三十一个县。他还废除了井田制,开拓田间道路,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等度量衡。
这一年,秦国和魏国在彤这个地方有过一次会面。赵国这边,成侯去世后,公子緤和太子为了争夺君位打了起来。公子緤失败后,逃到了韩国。
公元前348年,癸酉年
商鞅又改革了赋税法规,并在秦国推行。
公元前347年,甲戌年
赵国公子范起兵攻打邯郸,结果没成功,自己还丢了性命。
公元前346年,乙亥年
齐国杀了大夫牟。鲁国的康公去世,他的儿子景公偃继位。卫国把自己的名号从公爵贬为侯爵,臣服于韩、赵、魏三国。
公元前344年,丁丑年
各诸侯国在周王室的都城举行了会盟。
公元前343年,戊寅年
周天子封秦国为诸侯之长,各国诸侯都来祝贺秦国。秦孝公派公子少官率领军队,和各诸侯国在逢泽会面,一起去朝见周天子。
公元前341年,庚辰年
魏国的庞涓带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量:“早点救韩国好,还是晚点救好?”成侯说:“干脆别救。”田忌说:“不救的话,韩国就要被魏国吞并了,还是早点救吧。”孙膑却有不同看法:“韩国和魏国的军队还没打得精疲力尽时我们就去救,这不就等于我们代替韩国挨打,还得听韩国指挥。而且魏国这次是想灭掉韩国,等韩国眼看要亡国了,一定会再来向我们齐国求救。到那时我们再出兵,既能和韩国结下深厚的情谊,又能趁魏国疲惫的时候打败它,名利双收。”齐威王觉得很有道理,就暗中答应韩国使者,先把人打发走。
韩国仗着有齐国帮忙,和魏国打了五仗,都没打赢,只好把国家的命运托付给齐国。齐国这才出兵,派田忌、田婴、田盼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去救韩国,大军直接向魏国都城开去。
庞涓听说后,赶紧从韩国撤兵回国。魏国发动全国兵力,让太子申做统帅,抵抗齐军。孙膑对田忌说:“魏国人一向认为自己勇猛,看不起齐国人,觉得齐军胆小。我们就顺着他们的想法,引诱他们上钩。兵法上说,急行军百里去争利,会损失上将;急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军队只有一半能赶到。”
于是,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第一天挖了供十万人吃饭的灶,第二天减到五万人的灶,第三天又减到两万人的灶。庞涓追击了三天,看到这些,高兴坏了:“我就知道齐军胆小,进入我国才三天,士兵就逃走了一大半!”于是他扔下步兵,只带着轻装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赶齐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孙膑估算庞涓的行程,判断他晚上会到马陵。马陵这个地方道路狭窄,两旁又有很多险要地形,适合设伏。孙膑让人把一棵大树的树皮削掉,在白树干上写上:“庞涓死此树下!”然后让一万名擅长射箭的齐军士兵,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晚上看到火光就一起放箭。
庞涓果然在夜里赶到那棵树下,看到白树干上有字,就点起火把想看清楚。字还没读完,齐军万箭齐发,魏军顿时乱成一团,士兵们四处逃散。庞涓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临死前还不甘心地说:“终究让孙膑这小子成名了!”齐军乘胜追击,把魏军打得大败,还俘虏了魏国太子申。
齐国的成侯邹忌一直嫉妒田忌,他派人拿着十金,到集市上找人算卦,说:“我是田忌的手下。我们将军打了三场胜仗,现在想干一番大事业(指造反),你帮我算算行不行?”算卦的人刚出门,邹忌就派人把他抓了起来。田忌没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只好带着手下攻打临淄,想找邹忌算账。但他没能成功,最后逃到了楚国。
公元前340年,辛巳年
卫鞅对秦孝公说:“秦国和魏国的关系,就像人肚子里的大毛病,不是魏国吞并秦国,就是秦国灭掉魏国。为啥这么说呢?魏国在山岭险要的西边,都城定在安邑,和秦国隔着黄河为界,还独占崤山以东的地利。形势好的时候,它就向西侵犯秦国;形势不好,就向东扩张地盘。如今靠着您的贤明,秦国越来越强大;而魏国去年被齐国打得大败,诸侯都背叛了它,这可是攻打魏国的好时机。魏国要是抵挡不住秦国,肯定得向东迁都。到那时,秦国占据山川险要,向东就能控制诸侯,成就帝王大业啊!”
秦孝公觉得有道理,派卫鞅带兵去攻打魏国。魏国派公子卬领军抵抗。两军对峙后,卫鞅给公子卬写信说:“我当初和公子交情不错,现在咱俩成了两国将领,实在不忍心互相攻打。不如咱们当面见个面,缔结盟约,痛痛快快喝顿酒,然后各自撤兵,让秦、魏两国百姓都能安宁。”公子卬信以为真,就去赴约。双方刚盟誓完,开始喝酒,卫鞅埋伏好的士兵突然冲出来,俘虏了公子卬,接着攻打魏军,把魏军打得落花流水。
魏惠王害怕了,赶紧派使者把河西的土地献给秦国求和,还把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梁。这时候他才后悔地叹气说:“真该听公叔痤的话啊!”因为这一战的功劳,秦国把商於十五座城邑封给卫鞅,从此大家都叫他商君。这一年,齐国和赵国也来攻打魏国。楚国这边,楚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威王商继位。
公元前338年,癸未年
秦孝公去世,他的儿子惠文王继位。公子虔那帮人趁机诬告商君谋反,惠文王派官吏去抓捕他。商君逃到魏国,魏国人不收留他,又把他送回秦国。商君只好带着手下跑到商於,发兵向北攻打郑国。秦国军队追来攻打商君,杀了他之后,还把尸体五马分尸示众,将他全家都杀光了。
当初商君在秦国当宰相,执法特别严厉。有一次在渭水边处决囚犯,渭水都被染成了红色。他做了十年宰相,惹得很多人怨恨。赵良去见商君,商君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和五羖大夫比,谁更贤能?”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敢说真话。我想说点实在话,您别怪罪,可以吗?”商君说:“行!”
赵良接着说:“五羖大夫本是楚国的乡下人,秦穆公从喂牛的人当中把他提拔起来,让他地位在百姓之上,秦国人没人不服气。他做了六七年宰相,向东讨伐郑国,三次拥立晋国国君,还帮楚国解除过祸患。他当宰相时,累了也不坐车,大热天也不撑伞。在国内出行,从不带车队,也不带兵器。他去世的时候,秦国不论男女都痛哭流涕,小孩都不再唱歌谣,舂米的人都不再喊号子。
“可您呢,靠宠臣景监才见到秦孝公;执政之后,欺压王室贵族,伤害普通百姓。公子虔被迫闭门不出都八年了。您还杀了祝欢,给公孙贾脸上刺字。《诗经》说‘得人心的人兴旺,失人心的人垮台’,您做的这些事,可没法得人心。您出门的时候,后面车上装满甲士,让孔武有力的人做陪乘,拿着长矛、长戟的士兵在车旁跟着跑。少一样护卫,您都不出门。《尚书》说‘靠德行的人昌盛,靠武力的人灭亡’,您这些做法,可不是靠德行啊。您现在的处境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危险,可还贪恋商於的财富,痴迷秦国的权势,积累了那么多百姓的怨气。要是秦王哪天去世,秦国收拾您的人还会少吗?”可惜商君没听进去,五个月后,灾祸就降临了。
公元前337年,甲申年
韩国的申不害去世。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三国]开局丞相爱妾,但曹丞相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小比格也能当绿茶吗? 人,不准说咪邪恶! 躺赢,我是专业的[快穿] 藏在心跳里的诗9 火影:我体内有一只上古凶兽 斗罗:娇艳人妻小舞和女儿恶堕成肥猪的孕奴 躲缠郎 性福妈妈的一生 离婚后雌君又后悔了 青宫十一年 洪荒:妖庭弃徒到混沌帝尊 病娇阴湿黏人搞强制?不要?我上 在魔法学园被攻略的我 美丽NPC又被诓骗了 无敌纨绔丹帝 明媚清纯女友的陷落 杨贵妃日本秘史之千年血脉密码 回忆并未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