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顺帝永建六年(辛未年,公元131年)
春季,二月:
庚午(十六日):河间孝王刘开去世,其子刘政继位。刘政傲慢凶狠,不守法度。顺帝认为侍御史吴郡人沈景刚强能干,提升他为河间国相。
沈景到国就任,拜见河间王刘政。刘政衣冠不整,箕踞(随意伸开两腿坐)殿上。侍郎唱名行礼,沈景直立不还礼,反问:“大王在哪里?”卫士说:“这不就是大王吗!”沈景说:“大王不穿礼服,和常人有什么区别!今天国相是来拜谒大王,岂是拜谒无礼之徒!”刘政羞惭,更换礼服,沈景这才行礼。沈景出来后,住在宫门外,召见刘政的师傅责备道:“前从京师出发,陛下召见,亲授诏书,因大王不恭,命国相督察。诸位空受爵禄,毫无训导之义!”随即奏请朝廷查办其罪。顺帝下诏责备刘政并诘问其师傅。沈景于是逮捕一批为非作歹者,查办其罪,处决罪大恶极者数十人,平反冤狱释放一百余人。刘政因此改变节操,悔过自新。
边疆政策:
顺帝认为伊吾(今新疆哈密)土地肥沃,靠近西域,匈奴常以此为据点进行侵扰。
三月,辛亥(二十八日):下令恢复在此地屯田,如同和帝永元年间旧例,设置伊吾司马一人。
修缮太学:
当初,安帝不重视学术,博士不再讲习,学生互相视学业为畏途而懈怠,学校房舍倒塌,沦为菜园,牧童樵夫随意割草砍柴。
将作大匠翟酺上书请求修缮扩建,以引导后进学生。顺帝采纳。
秋季,九月:修缮兴建太学,共建造二百四十栋房,一千八百五十间室。
边疆战事:
护乌桓校尉耿晔派兵出击鲜卑,将其击败。
护羌校尉韩皓将湟中(今青海湟水流域)的屯田迁到两河(黄河支流)之间,以逼近羌人部落。韩皓因事获罪被召回,任命张掖太守马续接任校尉。两河间的羌人因屯田逼近,担心被算计,于是解除仇怨订立盟约,各自戒备。马续上奏将屯田迁回湟中,羌人才安心。
立后风波:
顺帝想册立皇后,而受宠的贵人有四位,不知选谁好。有人建议抽签,让神灵决定。
尚书仆射南郡人胡广与尚书冯翊人郭虔、史敞上书劝谏:“臣见诏书,认为立后是大事,谦让不自专,想借抽签决疑于神灵。典籍所载,祖宗典故,都无此例。依靠神灵占卜,未必能选到贤德之人;即使选中,也非以德选。圣明智慧出于自然,皇后必有非凡仪表。应从良家女子中,简选有德行的。品德相同则看年龄,年龄相当则看容貌。参考经典记载,由圣心裁决。”顺帝听从。
恭怀皇后(章帝梁贵人,和帝生母)弟弟的儿子、乘氏侯梁商的女儿,选入掖庭为贵人,常被特召侍寝。她从容推辞说:“阳以广施为德,阴以不专为义。《螽斯》诗(喻子孙众多)是百福之源。愿陛下思虑恩泽均施,使小妾得以免罪。”顺帝因此认为她贤德。
汉顺帝阳嘉元年(壬申年,公元132年)
春季,正月:
乙巳(二十八日):册立贵人梁氏为皇后。
京师洛阳发生旱灾。
三月:扬州六郡(九江、丹阳、庐江、会稽、吴郡、豫章)妖贼章河等侵扰四十九县,杀伤地方官吏。
庚寅(十三日):大赦天下,改年号阳嘉。
夏季,四月:梁皇后的父亲梁商加位特进;不久,又被任命为执金吾。
冬季:
耿晔派乌桓首领戎末魔等袭击鲜卑,大胜而回。
鲜卑再犯辽东属国,耿晔移兵驻守辽东无虑城抵御。
左雄改革选举:
尚书令左雄上书:“从前宣帝认为官吏频繁调动,则下属不安于职;久任其事,则百姓服从教化。对有政绩者,就用诏书勉励,增加俸禄赏赐金银,公卿有缺则依次提拔任用。因此官吏称职,百姓安居,汉代良吏,以那时最盛。如今地方长官调动无常,各怀短期行为,不顾长远。以滥杀无辜为威风,以横征暴敛为贤能;以安定百姓为劣弱,以奉公守法为无能。剃发锁颈的酷刑,因小怨而施;灭门之祸,因一时喜怒而成。视民如寇仇,征税如虎狼。监察官员前后相望,却与地方官同病相怜,见错不举,闻恶不查。只在驿站观察政绩,要求短期见效;称赞善行不符其德,评定功劳不符其实。弄虚作假者得誉,守法约束者遭毁;有人因罪被罢官却借机抬高身价,有人见势不妙辞官以求清名。州府长官不加详察,争相征召,踊跃升迁,超越等次。有的官员被弹劾查办,逃亡拒捕,遇赦便行贿洗脱,是非混淆,清浊不分。致使奸猾枉法者逍遥,轻视官职去留随意,任命官吏如流水,职位空缺动辄上百。乡官、部吏,职位低俸禄薄,车马衣服都取自百姓,清廉者仅够自足,贪婪者中饱私囊;额外征调接连不断,迎来送往耗费巨大,损害政体,困扰百姓。阴阳不和,灾害不息,根源都在于此。臣愚见:郡守、县令政绩显着者,可增加俸禄,不予调动;非父母丧,不得离职。不遵守法令,不服从王命者,终身禁锢不得为官,即使遇赦,也不得再录用。若被弹劾后,拒不就法者,将其全家流放边郡,以儆效尤。基层乡官,应选用清白有能力的儒生,宽减其赋税负担,增加俸禄;任职满一年后,州郡官府才能征召推举。如此,滥用威福之路可堵,弄虚作假之风可绝,送往迎来之役可减,横征暴敛之源可息,奉公守法的官吏能完成教化,天下百姓能各得其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顺帝被他的言辞感动,重申官吏无故不得离职的禁令,命有关部门考察官吏政绩真伪,详定实施办法。但宦官认为此法于己不便,改革终究未能实行。
左雄又上书:“孔子说‘四十不惑’,《礼记》称‘四十曰强,而仕’。请从今以后,被举荐的孝廉年龄不满四十岁,地方不得举荐。举荐后,儒生须考试儒家经典(家法),文吏须考试公文奏章(笺奏),副本送到皇宫端门(御史台),由尚书复核其真伪,考察其才能,以美化风俗。有不遵守此令的,依法治罪。若有特殊才能和品行,自然不受年龄限制。”顺帝批准。
胡广、郭虔、史敞上书反驳:“选举应依据才能,不拘泥于固定制度。陈平六出奇计(非经学),子产、晏婴的善政(非公文),甘罗、子奇少年显达(未满四十),终军、贾谊扬名(均在弱冠)。前代以来,贡举制度,未尝更改。今因一臣之言,割裂旧章,便利未明,人心不服。改革制度是施政大事,却不咨询尚书台,不与公卿商议,若诏书颁下后,议论者意见分歧,反对则朝廷失策,赞同则君命已行。臣以为可公布百官,讨论异同,然后详察得失,采纳正确意见。”顺帝不听。
辛卯(疑误,四月无辛卯):首次下诏:“命郡国荐举孝廉,限年四十岁以上;儒生须精通儒家经典章句,文吏须熟悉公文奏章,才可应选。若有特殊才能和品行,如颜渊、子奇,则不拘年龄。”
不久,广陵郡所举孝廉徐淑,年龄不满四十。尚书台郎官责问,徐淑回答:“诏书说:‘有像颜回、子奇那样的人,不拘年龄。’所以本郡推举我。”郎官无言以对。左雄质问:“颜回闻一知十,孝廉你闻一知几呢?”徐淑无法回答,被遣返。郡太守因此被免官。
(袁宏评论):谋划制度,要能经世致用。古人说四十出仕,并非指首次为官必在四十,而是认为强盛之年可担当大事,故举其大限作为标准。颜回、子奇旷世难逢,以此为例,岂非偏颇!然而左雄公正精明,能鉴别真伪,决心推行。不久,胡广出任济阴太守,与其他十余郡守都因推举不当被免职;只有汝南陈蕃、颍川李膺、下邳陈球等三十余人被任命为郎中。从此州牧郡守畏惧,不敢轻率举荐。直到永嘉年间(顺帝最后一个年号),选举清正,多得其人。
闰月:
庚子(疑误,闰月无庚子):恭陵(安帝陵)百丈长的廊屋发生火灾。
顺帝听说北海人郎顗精通阴阳灾异之学。
汉顺帝阳嘉二年(癸酉年,公元133年)
春季,正月:顺帝下诏命公车署征召郎顗,询问灾异之事。郎顗上书说:“三公对应天上的台阶(三台星),与君主同为一体,政事失道,则寒阴反节。如今在位者,竞相标榜清高,享受万石(钟)俸禄,却无忧国之心。悠闲自得,托病自逸,接到策书,得到赏钱,病就‘痊愈’了,什么病好得如此快!靠这样消除灾祸,实现太平,怎么可能!现今选拔州牧郡守,委托三公负责;地方长官不良,就责备州郡官员,州郡有过失,怎能不归责举荐者!而陛下对三公的优待日增,下面怠慢政事愈甚,正所谓‘大网疏,小网密’(抓小放大)。三公不是我的仇人,我也不是狂人,之所以发愤忘食,恳切进言,实在是希望朝廷能致太平。臣言辞激烈,死不足恨!”并陈述七条建议:
1.园陵火灾,应体恤百姓劳苦,停止修缮工程。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希望之线 偏离航道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独占悖论(1V3) 盛唐探案录 战损生存指南 [犬夜叉] 情迷意乱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11字谜案 疾风回旋曲 皇帝聊天群 宿敌就是妻子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沉默的巡游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歡迎來到天堂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