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郡人京房:向梁国人焦延寿学习《易经》。焦延寿常说:“学到我的学问却会招致杀身之祸的,就是京房啊。”他的学说擅长预言灾变,将六十四卦分为六十个时段(配日),轮流值日用事(占验),用风雨寒温作为征候,各有占卜应验。京房运用得尤其精妙,以孝廉身份担任郎官,屡次上书预言灾异,都有应验。皇帝很喜欢他,多次召见询问。京房回答说:“古代帝王按功绩选拔贤能,则天下大治,祥瑞显着;末世按毁誉用人,所以功业荒废而招致灾异。应让百官各自考核自己的功绩,灾异就可平息。”皇帝下诏让京房负责此事,京房便奏上“考功课吏法”。皇帝命公卿朝臣与京房在温室殿开会讨论,大家都认为京房的办法繁琐细碎,使上下互相监察,不可实行;但皇帝内心倾向于京房。当时各部刺史在京师奏事,皇帝召见刺史们,让京房向他们讲解考功课吏法;刺史们也认为难以实行。只有御史大夫郑弘、光禄大夫周堪起初说不可行,后来认为可行。
·
·
当时中书令石显专权:石显的朋友五鹿充宗任尚书令,二人掌握实权。京房曾在皇帝闲暇时进见,问皇帝:“周幽王、周厉王为什么导致国家危亡?他们任用的是些什么人?”皇帝答:“君主不贤明,而任用的人奸巧谄媚。”京房问:“(幽厉)是知道那些人奸巧谄媚而任用呢,还是认为他们是贤才呢?”皇帝答:“认为是贤才。”京房问:“那么现在怎么知道他们不贤呢?”皇帝答:“因为当时天下大乱,君主处境危险而知道的。”京房说:“既然如此,任用贤能国家必治,任用不肖国家必乱,这是必然的道理。周幽王、周厉王为何不觉悟,另外寻求贤才,为何始终任用不肖之徒以致如此呢?”皇帝答:“面临乱世的君主,都认为自己的臣子是贤才;假如他们都觉悟了,天下怎么还会有亡国之君呢!”京房说:“齐桓公、秦二世也曾听说过幽厉这样的君主并加以嘲笑;然而他们任用竖刁、赵高,政治日益混乱,盗贼满山遍野,为什么不能用幽厉的教训来预测而觉悟呢?”皇帝答:“只有有道之人才能根据过去预知未来。”京房于是脱下帽子叩头说:“《春秋》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灾异,用来警示后世的君主。陛下即位以来,日月失明,星辰逆行,山崩,泉涌,地震,陨石,夏霜,冬雷,春凋,秋荣,降霜不杀草木,水灾,旱灾,螟灾,百姓饥荒、瘟疫,盗贼不能禁止,受刑之人满布街市,《春秋》所记的灾异都已齐备。陛下看现在是治世呢,还是乱世呢?”皇帝答:“也乱到极点了,还有什么好说的!”京房问:“现在陛下所任用的人是谁?”皇帝答:“(情况如此)所幸的是(现在的乱)比幽厉时好一些,而且我认为责任不在所任用的人身上。”京房说:“前世的君主,也都是这样想的。我恐怕后代人看今天,就如同我们今天看前代一样!”皇帝沉默良久,才说:“那么现在制造混乱的是谁呢?”京房说:“明主自己应该知道。”皇帝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为什么还要用他!”京房说:“陛下最信任、常在帷幄之中参与谋划、掌握天下官员进退升降大权的那个人就是了。”京房指的是石显,皇帝也知道,对京房说:“我明白了。”京房告退后,后来皇帝终究不能罢退石显。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o
司马光评论(臣光曰):君主的德行不明,那么臣下即使想竭尽忠诚,又从何着手呢?看京房用来开导汉元帝的道理,可以说是清楚透彻到了极点,而元帝最终不能醒悟,可悲啊!《诗经》说:“不但当面教导你,还提着耳朵叮嘱你。不但用手提携你,还指示你做事。”又说:“我谆谆教导你,你听我藐藐不在意。”说的就是汉元帝这样的人啊!
o
·
皇帝让京房推荐:懂得考功课吏法的弟子,打算试用。京房推荐中郎任良、姚平,说:“希望任命他们为刺史,试行考功法;我希望能留在宫中,为他们转奏事项,以防信息阻塞。”石显、五鹿充宗都憎恨京房,想让他远离皇帝,就建议说应该让京房担任郡守试行其法。皇帝于是任命京房为魏郡太守,允许他用考功法治理郡务。
·
·
京房请求:“年终时允许我乘坐驿车进京奏事。”皇帝同意。京房自知因多次议论朝政被大臣非议,与石显等人有矛盾,不想远离皇帝左右,于是上密封奏章说:“我出京之后,恐怕被当权者蒙蔽,身死而功业不成,所以希望年终能乘驿车奏事,幸蒙陛下哀怜应允。然而在辛巳日(推测日期),阴蒙之气又侵犯卦象,太阳颜色异常(侵色),这预示上层官员遮蔽君主而君主意有疑虑。在己卯、庚辰日(推测日期)之间,必定有人想隔绝我,使我不能乘驿车奏事。”
·
·
京房尚未出发:皇帝命令阳平侯王凤奉旨通知京房停止乘驿车奏事。京房内心更加恐惧。
·
·
秋季,京房出发到新丰:通过驿站呈上密封奏章说:“我先前在六月预言《遁卦》不效验(有误),占法说:‘有道之人开始离去,将有寒水涌出成灾。’到了七月,果然有水涌出。我的弟子姚平对我说:‘京房可算是懂得道,却未必算得上信奉道。您预言灾异,没有不中的。现在水已涌出,有道之人将被驱逐而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我说:‘陛下非常仁爱,对我尤其优厚,即使因进言而死,我还是要说。’姚平又说:‘您这只能算是小忠,算不上大忠。从前秦朝赵高当权,有个叫正先的人,因非议讽刺赵高被杀,赵高的淫威由此形成,所以秦朝的祸乱,是正先促成的。’现在我出任郡守,自己要求效力建功,恐怕功未成而死,希望陛下不要让我成为堵塞涌水灾异(预言)的人,步正先后尘而死,被姚平耻笑。”京房到达陕县,再次上密封奏章:“我先前请求任命任良试行考功法,允许我留在朝中。议论的人知道这样对他们不利,又无法阻隔我的进言,所以说:‘让弟子试行不如让老师试行。’等我做了刺史,又有权直接奏事,他们又说:‘做刺史,恐怕太守不与他同心,不如让(京房)做太守。’这就是他们隔绝我的手段。陛下没有驳斥他们的言论而听从了,这正是阴蒙之气不散、太阳失去光彩的原因。我离京渐远,太阳变色更加厉害,希望陛下不要以召我还京为难,而违背天意。邪说虽然能取悦于人,但天象必然有变,所以人可以欺骗,天不可欺骗,愿陛下明察!”
·
·
京房离开一个多月后:竟被征召回京,下狱治罪。当初,淮阳宪王刘钦的舅父张博,为人奸巧,品行不端,多次向刘钦索要金钱,并想为刘钦谋求入朝觐见。张博跟随京房学习,把女儿嫁给京房。京房每次朝见皇帝后,退朝就把谈话内容告诉张博。张博便记下京房所说的机密话,让京房替淮阳王起草请求入朝的奏章草稿,并把这些密语记录和奏章草稿都送给淮阳王作为凭证。石显知道了这件事,告发京房与张博通谋,诽谤朝政,归恶于天子,误导诸侯王。京房和张博都被捕下狱,在街市斩首,妻子儿女流放边塞。郑弘因与京房交好,被免官贬为平民。
·
·
御史中丞陈咸:多次诋毁石显。后来,因与槐里县令朱云交好,泄露了宫禁中的谈话内容,石显暗中侦察得知此事,陈咸和朱云都被捕下狱,判处髡刑(剃发),罚做城旦(筑城苦役)。
·
·
石显的威权日益强盛:公卿以下的官员都畏惧石显,不敢稍有违逆(重足一迹)。石显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五鹿充宗结为党友,凡是依附他们的人都得到了显贵的官位。民间有歌谣唱道:“牢邪!石邪!五鹿的门客邪!官印何其多,绶带何其长啊!”
·
·
石显内心也自知专权太甚:担心皇帝一旦听信左右耳目来监视自己,就不时地向皇帝表示忠诚,预先取得一项凭据来验证。石显曾奉命到各官府办事,事先向皇帝说明:“恐怕回宫太晚宫门关闭,请允许我凭诏令让守吏开门。”皇帝同意了。石显故意在深夜回来,宣称有诏令开门入宫。后来果然有人上书控告“石显专权,假传诏令开宫门”。皇帝看到奏章,笑着拿给石显看。石显趁机流泪说:“陛下过于宠信小臣,将政事委托给我,群臣无不嫉妒,想陷害我。类似这样的事不止一件,只有圣明的君主能明察。小臣出身微贱,实在不能用一身使万人称快,承担天下的怨恨。我情愿交还枢机要职,接受在后宫洒扫的差役,死而无憾。只求陛下哀怜裁处,以此保全小臣性命。”皇帝认为他说得对,很同情他,多次慰劳勉励石显,加倍赏赐,赏赐及他人贿赂的财物价值一万万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
起初,石显听说众人议论纷纷:说他害死了前将军萧望之,担心天下有识之士非议自己。因谏大夫贡禹精通经学,节操高尚,就派人向他致意,深相交结,并趁机向皇帝推荐贡禹,使他官至九卿,礼遇十分周到。于是舆论中有人称赞石显,认为他不至于嫉妒谗害萧望之了。石显设下诡计为自己开脱,取信于皇帝,都是这一类手段。
·
o
荀悦评论:奸佞之臣迷惑君主太厉害了!所以孔子说:“要远离奸佞之人。”不仅是不要任用,还要疏远并断绝关系,堵塞其根源,这是最彻底的警戒。孔子说:“政,就是正。”为政的根本,在于端正自己而已。平直真实,是“正”的核心。所以对德行一定要核实其真伪,然后授予职位;对才能一定要核实其真伪,然后委任事务;对功劳一定要核实其真伪,然后给予奖赏;对罪过一定要核实其真伪,然后施加刑罚;对行为一定要核实其真伪,然后加以尊贵;对言论一定要核实其真伪,然后给予信任;对物品一定要核实其真伪,然后加以使用;对事情一定要核实其真伪,然后去实行。所以各种正道积聚于上,万事万物落实于下,先王之道,不过如此罢了!
o
·
八月,癸亥日:任命光禄勋匡衡为御史大夫。
·
·
闰八月,丁酉日:太皇太后上官氏(昭帝上官皇后)驾崩。
·
·
冬季,十一月:齐国、楚国地区发生地震,下大雪,树木折断,房屋毁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战损生存指南 希望之线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犬夜叉] 情迷意乱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沉默的巡游 皇帝聊天群 宿敌就是妻子 疾风回旋曲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偏离航道 独占悖论(1V3) 11字谜案 盛唐探案录 歡迎來到天堂島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