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爵爷的名号,如同初春的野火,借着官场固有的信息渠道与无数张窃窃私语的嘴,迅速蔓延至京师的每一个角落。御前侍卫副总管实职,叠加上“布库居士”的爵位、黄马褂与紫禁城骑马的殊荣,以及那神秘莫测、语焉不详却足以让圣心大悦的“隐密大功”,共同构成了韦小葆这个年仅十余岁的少年身上令人眩目的光环,也激起了层层叠叠的波澜。
这波澜,首先便在每日举行的常朝之上显现出来。
韦小葆如今有资格位列朝班,虽然他品级不算最高,但那一身御前侍卫的鲜明服饰,以及腰间那柄代表着身份与特许的佩刀(康熙特准),让他在一群或老成持重、或道貌岸然的朱紫大员中,显得格外突兀。每一次他踏入大殿,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从四面八方投射而来的目光——好奇、审视、探究、不屑,乃至隐藏得极深的嫉妒与敌意。
这日朝会,议题涉及漕运。一位户部老臣正在慷慨陈词,引经据典,论述如何通过加派役夫、严惩怠惰来确保漕粮按时抵京。老臣声音洪亮,道理冠冕堂皇,引得不少官员点头附和。
韦小葆站在班列中后位置,眉头微不可察地蹙起。他脑海中迅速调取了自己近期查阅的工部零星卷宗以及一些地方志中的信息,建立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
漕运效率分析模型(初步):
核心变量:漕船平均载重、航行速度、河道水深及淤塞情况、闸坝通过效率、役夫调配与体力消耗曲线、粮食损耗率。
当前策略评估:单纯增加役夫数量,存在边际效益递减效应。且严刑峻法易引发民怨,增加隐性成本(逃亡、消极怠工、管理成本上升)。
潜在优化方向:1.改进漕船设计(流体力学应用,减少阻力,增加载重)。2.系统性疏浚关键河段(工程学与物流规划)。3.优化闸坝管理流程(运筹学,减少等待时间)。4.改善役夫待遇与轮换制度(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单体效率与长期稳定性)。
老臣奏毕,康熙不置可否,目光扫过群臣:“众卿可有其他见解?”
殿内一时寂静。漕运乃老生常谈,积弊已久,无非是加大投入、加强管理的老套路,谁也提不出什么新花样。
就在这时,一个清朗而略显稚嫩的声音响起:“臣,韦小葆,有本奏。”
刷!所有的目光瞬间聚焦!这位新贵的韦爵爷,上任以来在朝堂上如同泥塑木雕,今日竟要开口议政?还是涉及漕运这等专业事务?他要说什么?
康熙眼中也闪过一丝兴趣,颔首道:“韦卿但讲无妨。”
韦小葆出列,从容不迫地行礼,然后开口道:“启奏皇上,方才李大人所言,乃老成谋国之策。然臣以为,或可辅以他法,或许能事半功倍。”
他顿了顿,组织着语言,尽量避免使用过于现代的术语:“臣近日翻阅旧档,发现漕船自前明至今,形制变化不大。可否遴选修造船只的巧匠,依据不同河段水流缓急,对船型、舵、帆稍作改良,或可提升些许航速,减少人力?此为其一。”
“其二,漕粮转运,耗损颇多。除却鼠雀偷食,亦有霉变、受潮之虞。可否研究更佳的仓储、包装之法,例如改进船舱通风,或使用某种廉价防潮材料垫衬,以减少途中损耗?每船节省百分之一,万船之粮,便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其三,役夫驱驰,体力有穷。可否在关键转运节点,设立固定的补给、休整站点,并制定合理的轮换章程,使其劳逸结合,或许长远来看,效率更高,亦能减少民夫逃亡?”
他没有提出具体的、惊世骇俗的技术方案,只是抛出了几个基于观察和逻辑推理的“可能性”方向。但即便如此,也已让满朝文武听得神色各异。
工部的几位官员面面相觑,有的露出思索之色,有的则是不以为然。改良船型?谈何容易!历代工匠都没能大变,你一个少年懂得什么?防潮材料?更是异想天开!
那位户部李老臣更是脸色不豫,觉得韦小葆是在质疑他的方案,拂袖低声道:“黄口小儿,信口雌黄!漕运国之大事,岂是玩弄奇巧之物所能轻改?”
声音虽低,但在寂静的大殿中,却清晰地传入了不少人的耳中,也自然落入了韦小葆和康熙的耳中。
韦小葆面色不变,心中毫无波澜。他早已预料到这种反应。认知冲突模型启动:传统经验主义与初步系统化科学思维的首次公开碰撞。阻力来源:既得利益(话语权、管理权)、路径依赖、对未知变革的天然排斥。
他没有与李老臣争辩,而是转向康熙,躬身道:“臣年轻识浅,所言仅是臆测,或许不堪大用。然臣以为,世间万物,皆在变化之中。前人之法固然有效,后人亦当有精益求精之心。若能以些许‘奇巧’之术,省却民力辛劳,增益国库收入,未尝不可一试。即便不成,亦无大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这番话,说得极其巧妙。既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科学改良),又姿态放得极低(年轻识浅、臆测),将提议定义为“尝试”(不成无大损),并把最终好处归结于“省民力、增国库”这个大义之上,让人难以从道德层面直接驳斥。
康熙端坐其上,将殿下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他心中明镜似的,知道韦小葆所言,正是其“科学”思路的延伸。他欣赏这种不拘一格的思维,但也深知变革之难。他沉吟片刻,并未立刻表态支持韦小葆,而是对工部尚书道:“韦爱卿所言,不无道理。工部可酌情考量,于不妨碍常规事务之下,着人对漕船、仓储之事留心查勘,若有可行之策,再行呈报。”
这是一种谨慎的支持,既没有否定传统,又给韦小葆代表的“新思路”开了一个小小的口子。
“臣,遵旨。”工部尚书连忙出列应下,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朝会继续,但氛围已然不同。许多官员再看向韦小葆时,眼神中的轻视减少了几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复杂的情绪。他们意识到,这位韦爵爷并非仅仅是个靠着“隐密大功”幸进的弄臣,他似乎真的有一套……与众不同的想法,而且敢于在朝堂之上说出来。尽管这些想法被他们私下归类为“奇巧淫技”、“不登大雅之堂”,但皇帝那模棱两可却留有余地的态度,让他们不得不重新掂量。
散朝后,韦小葆随着人流走出大殿。他能感觉到身后指指点点的目光和低语。
“看到了吗?那就是韦爵爷……”
“啧,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竟敢在漕运之事上指手画脚。”
“哼,奇技淫巧,终非正道!治国平天下,还是要靠圣人之学!”
“嘘……慎言!没见皇上并未斥责吗?此子圣眷正隆,不可轻易得罪。”
有官员试图凑上来与他搭话,语气客气中带着试探:“韦爵爷方才所言,令人耳目一新啊……”
韦小葆只是微笑着拱手还礼,言辞谦逊却滴水不漏:“大人过奖,下官信口胡言,贻笑大方了。”他深知言多必失,在自身实力和班底尚未稳固前,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和距离感是必要的。
回到积水潭畔的宅邸,韦小葆在书房的黑板上,将今日朝堂反应作为新的数据输入,更新了他的“朝堂势力与认知态度分析模型”。
传统保守派(以部分翰林、御史及年长官员为主):对“科学”应用持排斥否定态度,视为奇技淫巧,威胁其话语权与价值观。需长期博弈,以实际成果逐步扭转其观念,或寻找其内部可分化者。
务实官僚派(以六部实务官员为主):态度摇摆,看重实际利益。若“科学”能明显提升其政绩(如漕运效率、财政收入),则可能转为支持。是短期内可能的合作对象。
皇帝(最高决策者):态度积极但谨慎,乐于见到新方法带来的好处,但需权衡朝堂平衡与变革风险。是现阶段最主要的支持力量与保护伞,需持续展现价值,巩固信任。
下一步行动:1.与工部内部对技术改良有兴趣的中下层官员建立联系。2.选择一个投入小、见效快的“科学”应用项目(如改进宫中照明、优化侍卫巡逻路线算法),进行小范围示范,积累成功案例。
他放下炭笔,望向窗外。朝堂的震动,只是开始。他知道,质疑与阻力不会消失,只会随着他展现更多“科学”力量而变得更加激烈。但这也正是他存在的意义——用理性的光芒,去驱散这个时代因循的迷雾。
而他也清楚,除了这庙堂之上的风波,来自江湖的暗流,恐怕也即将涌动。新的挑战,已在路上。
喜欢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请大家收藏:()新鹿鼎记:理科生韦小宝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万人嫌哥儿重生后袖手旁观了 战锤40k:我靠巨剑砍平一切 小丧尸他种了一个秘境 荒村被卖女:握锄头砸烂重男轻女 魔王今天也在被偷家 我靠无限重生拯救殉国皇子 小吸血鬼,网恋骗钱 华娱:从八一厂当编剧开始 圣传仙途 1946:系统绑定,家族传奇 九尾九马甲,仙魔大佬都是我! 紫金幻影:我的黑篮系统 主母归来 青瓦巷里的向阳花 墟界说书录 缄默者 [综英美]超英扮演系统,但是蝙蝠他哥 凡人修仙全传 带着空间在位面走私 都市修仙:我在都市种田养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