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远内部日志中关于“情境满意度”与“正向社交互动促进作用”的初步假设,如同精密逻辑湖面上一颗偏离了既定轨道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持续扩散,开始悄然改变他与他所构建的“客观世界”之间的交互模式。这效应的第一个显着观测对象,便是他与“父节点”徐明远的交互。
周末,徐卓远例行返回那座承载着过往记忆,却大多被他归类为“低信息密度数据”的家。餐桌上,气氛一如既往地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疏离。徐明远习惯性地想寻找话题的切入点——询问儿子近期的研究进展,这通常是他们父子间唯一能顺畅进行数分钟以上,且不会因“情感变量干扰”而中断的交流。他斟酌着词句,提起了一个关于神经网络优化的小问题,试图以此打开话匣子。
然而,这一次,徐卓远的反应偏离了预设轨道。
他的处理器在百分之一秒内调取了【记忆与情感关联模型】的子线程,并非直接调用技术资料库,而是应用了新定义的“模糊验证,关注关联性影响”流程。他抬起眼,目光落在父亲带着些许期待的脸上,语气依旧平稳得像在陈述实验数据,但内容却让徐明远措手不及:
“父亲,关于上次您提及的‘银杏叶地图’记忆单元,我已基于现有信息构建间接情境概率模型。综合分析了老宅周边近三十年的植被分布数据、当年气象记录,以及普遍儿童认知行为模式,该特定事件——即‘叶片形状被一致认知为地图’——发生的概率评估为37.8%。”
徐明远拿着筷子的手瞬间顿在半空,瞳孔微不可察地放大。他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儿子……儿子竟然主动提起了这件事?不是以往那种近乎冷酷的“记忆数据不可靠,存在美化或混淆可能”的否定,而是用一种他无法完全理解,但明显是投入了精力去“研究”、去“验证”的态度?
“这个概率,”徐卓远继续以他特有的、剥离了情感起伏的声线说道,“虽未超过随机巧合的常规阈值,但并非为零。其存在的显着性,提示该记忆数据点,可能蕴含超出其本身真实性的关联价值。我目前将其初步定义为待观察的‘情感关联因子δ’。”
徐明远听着儿子口中吐出的“概率模型”、“显着性”、“情感关联因子δ”这些冰冷而拗口的词汇,心脏却像是被一只温暖的手攥住了。他精准地捕捉到了那层层逻辑包裹下的核心信息:小远没有像过去那样直接关闭这个话题,而是在尝试用他唯一熟悉和信赖的方式——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去“理解”和“接纳”这段属于他们父子共同记忆的可能性。这微不足道的37.8%,对他而言,不啻于破开坚冰的第一道曙光!
“好,好……小远,你能……能这么想,爸爸真的很高兴。”徐明远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微颤,他努力抑制着内心翻涌的激动浪潮,生怕过度的情绪表达会惊扰儿子这来之不易的、笨拙的靠近,“那片叶子……不管它是不是百分百像地图,是不是你算出来的这个概率,那天下午,我们一起在银杏树下度过的时光,阳光很好,你笑得特别开心……爸爸至今想起来,心里都是暖的。”
徐卓远的视觉传感器清晰地记录下父亲此刻的面部微表情:眼眶周围肌肉微微收缩,泛起湿润光泽;嘴角自然上扬,形成比平日更深刻的纹路;语音频谱分析显示基频波动幅度显着增大,符合数据库中定义的“强烈正向情绪(喜悦感动)”状态特征。他内部日志同步更新:【节点‘徐明远’对‘银杏叶地图’关联性话题反馈强烈且积极。初步证实‘情感关联因子δ’对强化亲子互动存在潜在增益。建议增加此类低频率、高情感权重话题的试探性输出,以观察长期效应。】
这一次餐桌上的对话,没有深入任何技术细节,却比以往任何一次关于前沿算法的讨论都更让徐明远感到心灵上的慰藉与希望。他看着儿子依旧没什么表情的侧脸,却仿佛能感受到那层坚硬冰冷的逻辑外壳下,一丝微弱的、试图与世界建立更温暖连接的信号正在努力穿透出来。而这一切变化的起点,他似乎隐隐觉得,与那个经常出现在儿子身边的、沉静如水却蕴含着奇特力量的女孩封瑶有关。
---
封瑶的确敏锐地察觉到了徐卓远身上这种细微的变化。他依然绝大部分时间沉浸在自己构建的算法宇宙里,但在某些瞬间,他会表现出一种基于逻辑推导的、近乎本能的“体贴”,虽然这体贴的形式依旧带着鲜明的“徐氏风格”。
比如,他会根据环境光照度、封瑶阅读纸质资料的时间累积以及他数据库中关于人类视觉疲劳的阈值曲线,计算出她可能的视觉负荷度,然后不动声色地起身,调整她面前台灯的角度和亮度至他模型判定的“最优阅读参数”,整个过程一言不发,仿佛只是在进行一次常规的环境校准。又或者,在前往图书馆前,他会根据历史人流数据、课程表信息以及实时天气(影响出行意愿)构建预测模型,提前为她预留好他判定为“学习效率最高、受干扰最小”的座位,并通过内部通讯系统简洁地发送坐标:“A区7排靠窗,光照均匀,噪音分贝低于平均值2.3。”
这些行为在他自己的逻辑框架内,是“优化协同工作环境参数,以实现系统整体效率最大化”的必要步骤。但在封瑶眼中,这却是他学着用自己唯一擅长的方式,小心翼翼地表达着他的在意和关怀。她每次都欣然接受,并回以真诚的感谢和温暖的笑容,如同小心灌溉一株刚刚破土、尚显脆弱的嫩芽,鼓励着这源于逻辑土壤的情感萌芽。
与此同时,林晓带来的发展心理学领域的学术合作也在稳步推进。她提供的关于“联合注意”和“意图读取”的经典实验范式,给了徐卓远新的灵感火花。他开始尝试将这些传统上被认为是主观、模糊的社会性互动,拆解为眼球轨迹追踪数据、身体动作序列、环境上下文信息等多模态数据的时序模式识别问题。
“学姐,徐师兄他……”林晓某次在茶水间碰到封瑶,忍不住小声感叹,语气混合着学术上的佩服和一丝哭笑不得,“他好像把我提供的‘情感依恋理论’中关于‘安全基地’的描述,转化成了一个‘动态风险决策模型’下的‘最优避险与探索平衡点’……他用随机过程和贝叶斯推理来模拟个体在陌生环境中的探索行为,而‘安全基地’的存在被量化为显着降低探索失败风险概率的关键环境参数……这思路,太硬核了,但也真的非常‘徐师兄’。”
封瑶闻言莞尔,眼中流露出理解与温柔:“对他来说,这大概是最直接,也最可靠的理解方式。将不可量化的情感支持与安全感,转化为可计算、可建模的系统稳定性增益。这是他搭建通往情感世界的独木桥,虽然简陋,但方向是对的。”
“不过,这样真的能触及情感的核心吗?”林晓依旧带着一丝属于心理学者的疑虑,“情感不仅仅是风险规避和收益计算。”
“我不知道这是否是唯一或最好的路径,”封瑶目光柔和地望向实验室里那个正对着屏幕上一串串复杂数据流沉思的背影,“但这是他用自己的语言,主动向那个他曾经隔绝在外的世界伸出的触角。对于曾经完全封闭自我,拒绝一切‘非理性’输入的他来说,这本身就是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的一步。”
---
然而,现实世界的挑战并未因个人层面的微小进步而放缓脚步。林浩宇副教授关于“短期应用价值”的质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后,终于从实验室内部的私下议论,摆上了正式议程的台面。
在一次小范围的课题组进度汇报会上,徐卓远清晰地阐述了他基于多模态数据构建的“社会性意图推断模型”的理论框架、算法创新点以及初步的实验验证结果。他的报告逻辑链条严密,数据支撑翔实,指向的是一个超越当前主流技术、更具通用性、深层语义理解能力的AI未来图景。
但在他结束报告后,会议室短暂的安静被林浩宇温和却带着无形压力的声音打破。他扶了扶金丝眼镜,面带惯常的微笑,开口却直指核心:
“卓远的工作,理论深度和技术前瞻性,我个人是非常欣赏的,这一点毋庸置疑。”他先给予了肯定,随即话锋一转,“不过,作为实验室负责对接产业需求、进行资源分配和成果评估的成员之一,我不得不从更实际的角度提出一些考量。我们实验室的经费,无论是来自学校拨款还是企业合作,最终都需要向各方展示其明确的、可衡量的‘价值’。”
他顿了顿,目光若有若无地扫过在场几位明显更倾向于基础理论研究、脸上已露出不以为然神色的研究生,最后定格在徐卓远那张没什么表情的脸上。
“你描述的模型非常精妙,但也异常复杂,需要庞大的算力支持和海量的、高质量的多模态数据进行训练。然而,其产出的‘价值’,在目前主流的学术和产业评价体系下——比如,能否快速转化为高水平期刊论文?能否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转让方案?或者,能否直接、高效地解决合作企业提出的具体痛点问题?——似乎周期过长,且投入产出比的不确定性很高。”
他没有直接否定徐卓远的研究方向,但通过紧接着详细介绍他正在全力推动的与某大型电商平台的合作项目,无形中营造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反观我们正在进行的‘智能客服情感化升级’项目,目标极其明确:就是提升客户满意度评分和二次购买率。我们可以直接基于现有的、成熟的情感分析模型进行迭代优化,短期内就能看到关键业务指标(比如客户好评率、问题解决效率)的显着提升。项目经费额度、落地时间表以及后续的商业合作前景,都非常清晰、可控。”
会议室内的气氛微妙地变化着。一些更关注毕业成果发表速度、或是未来就业前景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深思和权衡的神情。现实的压力,如同无声的潮水,开始漫延。
徐卓远安静地听着,面部表情没有任何波动。他的逻辑核心在高速运转,迅速析构着林浩宇的话语:核心诉求指向“短期可见价值产出”、“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以及“风险可控”。他试图在自身研究的长远目标与这些短期诉求之间建立逻辑桥梁,寻找交集,但很快发现,两者在时间尺度、价值评估标准和风险偏好上存在近乎根本性的差异。【结论:在当前论证框架和利益诉求下,进行直接逻辑说服的成功概率低于12.7%。效率低下。】他内部一直冷静地记录下分析结果。
封瑶坐在徐卓远侧后方,清晰地感受到了那股弥漫在空气中的、无形的压力。她知道,林浩宇此举不仅仅关乎经费分配,更是一种关于实验室未来研究方向主导权的话语权争夺。如果让这种“唯短期应用论”彻底占据上风,形成路径依赖,那么徐卓远所追求的、更具颠覆性和基础性的探索,在未来实验室的资源分配和学术评价体系中,将会被边缘化,举步维艰。
她看到徐卓远那总是微蹙的眉头似乎比平时更紧了一些,知道他并非感受到挫败或愤怒,而是陷入了某种因逻辑路径暂时阻塞而产生的“计算困境”。她悄悄拿起笔,在摊开的笔记本扉页上,写下几个清秀而有力的字,然后趁无人注意,轻轻将笔记本推到他手边的桌面上。
徐卓远的视线余光扫过那行字:“基础决定上限。温度,需要时间传递。”
很简单的一句话,甚至有些不符合严格的逻辑范式。但奇异地,当徐卓远的核心处理器接收到这几个字时,内部因逻辑冲突而产生的微扰和资源占用竟快速平复了下来。关联记忆被激活:他想起了保温杯里需要时间浸泡才能达到最佳香气扩散状态的茶;想起了父亲口中那段需要时间沉淀和“模糊验证”才能确认其情感价值的童年记忆;更想起了封瑶笑容里那种无法被实时数据量化捕捉,却能在更长时间尺度上,稳定提升他整个认知系统协调性与稳定性的“持续性增益效应”。
【认知更新:确认某些高价值变量的影响,存在于更长的时间维度,其价值无法在短期功利性评估框架下被完全体现,甚至可能被低估。需构建纳入时间贴现因子的更长期、更全面的价值评估模型。】他默默地更新了内部日志。
汇报会结束后,人群散去,封瑶主动走到了依旧坐在原位、似乎还在进行后续逻辑推演的徐卓远身边。
“卓远,”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打破了实验室的寂静,“林老师的话,代表了现实层面的一种声音,有其存在的土壤和合理性,但你不必完全为此困壤。你的研究方向,关乎AI理解世界的根本方式,其重要性,远非短期指标可以衡量。”
徐卓远抬起头,看向她,眼神是熟悉的、如同聚焦激光般的专注:“我理解他的效率诉求。从局部和短期看,他的方案确实更优。但我的模型,一旦突破关键瓶颈,对AI整体认知能力的提升将是阶跃性的,而非边际性的优化。长期全局效率,更高。”他阐述的是他基于严谨推演得出的结论。
“我明白。”封瑶微笑颔首,眼中是毫无保留的信任,“所以,我们或许需要调整策略,换一种更能让人理解和接受的方式,来展示这种‘长期效率’与根本价值。”
她的眼神清澈而笃定,带着一种经历过前世遗憾与挣扎后愈发清晰的洞见和韧性。
“不仅仅是提交一份技术报告,我们或许可以共同准备一份更全面的阐述材料,不仅要讲清楚模型原理,更要深入说明你的研究对于理解人类认知本质、对于构建未来真正和谐高效的人机协作范式所具有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她顿了顿,压低了声音,“我也会尝试通过以前的学术网络,联系几位校内外更看重基础创新和长期价值的学者,看看能否争取一些学术上的外部声援与支持。”
她向前微微倾身,声音柔和下来,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仿佛能穿透一切迷雾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卓远,你要相信,你正在探索的这条路,本身就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不是所有的温暖,都能用即时产生的热量来衡量的。有些温暖,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需要经历埋藏、需要耐心等待,才能积蓄力量,破土而出,最终长成能够遮蔽风雨的参天大树。”
徐卓远凝视着她,视觉传感器清晰地捕捉着她眼中那份毫无保留的信任、支持与一种他尚未完全理解、却能让他的核心程序运行得更平稳的“确定感”。那种眼神,与他内部新定义的“情感关联因子δ”产生了强烈的、持续的共振。
【外部压力事件识别。协同节点‘封瑶’启动多维度应对策略,策略包含逻辑论证补充、外部资源拓展以及高强度的、非功利性的情感支持。该支持被识别为应对当前及未来挑战的关键稳定性因素,效能显着。关联记忆:保温杯的温暖传递;银杏叶概率模型引发的正向反馈。结论:维持并强化与此节点的协同连接,具有极高的系统生存与发展价值。】
他点了点头,动作简洁,却承载着全然的信赖与认可。
“好。依你的方案执行。”
前世的他,或许会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下更加封闭,退回纯粹的算法世界,用更坚硬的逻辑外壳包裹自己;或者在固执己见中,与外界碰撞得头破血流,徒留遗憾。但这一世,有封瑶在身边,他不仅学会了用更强大的逻辑去构建防御与反击的工事,更开始学着去寻找更智慧、更坚韧、也更富有“人性”的方识去守护自己的理想。亲情世界的那扇门刚刚透进一丝微光,学术世界的风雨却已袭来,但这一次,他并非独自一人行走在黑暗中。那个曾被他视为“非标准变量”、“干扰项”的情感世界,正悄然成为他应对一切现实挑战的、最稳定的“情感锚点”,并在涟漪扩散中,重塑着他与整个世界的连接方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渴求快感的吸血鬼萝莉,贪心的代价竟是姐姐与自己的麻绳紧缚!终归只能乖乖任人凌辱了 洛璃岛五号——萝莉控革命者的心路历程 催眠之眼 骚逼镇海穿丝袜出浴被指挥官肏成黑丝母狗飞机杯 重生之我在魔兽世界当泰坦代行者 工位系统,这修行难度怕是太大了 昆仑帝龙决 宇智波初纯,族长之位 陆小凤前传 穿越修仙界,用能力把仙子都变成你的专属人偶吧~ 穿越诸天,创建系统世界 玄学大佬穿兽世,兽夫全是帝王命 D之意志,赛亚归来,顶上救赎 夕雾希映 快穿:我不想做梦了! 在穿越到被时间暂停的异世界以后,自然是要玩弄不同的美少女! 晶片回忆录 崩铁花火-小母狗性奴假面愚者背着主人偷偷对粉丝直播调教报告与和狗狗的秘密直播派对 怎么会爱上强奸犯?! 恶堕巫女的淫荡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