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蹲在青石板上,指尖捏着半根磨得发毛的麻线,视线落在眼前那双刚纳到一半的麻鞋上。鞋面上的针脚歪歪扭扭,像极了他此刻乱作一团的心思——再过三天,就是县丞亲自督办的商路核验日,可队里最懂路况的老陈头昨天摔断了腿,二十匹准备运往邻县的粗布还堆在仓库,连个靠谱的押运人都没定下来。
“林掌柜,这麻线得浸过桐油才耐磨,你这么直接纳,走不了十里路就得散。”
苍老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林砚回头,见王婆婆挎着竹篮站在院门口,篮里装着刚采的艾草,裤脚还沾着田埂上的泥。这老人是镇上出了名的手艺人,纳的麻鞋能穿三年不塌底,去年林砚帮她赎回被当铺押走的银簪后,她总时不时来铺子里送些针线活计。
“婆婆,您怎么来了?”林砚连忙起身,把手里的麻鞋往身后藏了藏。他自小在城里长大,别说纳鞋,就连穿麻鞋的次数都屈指可数,这次是听说老陈头最爱穿王婆婆纳的鞋,想赶在他养伤前做一双送过去,没想到手艺竟这么拙劣。
王婆婆眼尖,早瞥见了他藏在身后的麻鞋,径直走到石桌旁坐下,从篮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卷得整齐的麻线和几枚磨得发亮的钢针:“我昨儿听茶馆的李掌柜说,你这儿愁着商路的事,又瞧见你在铺子里翻针线笸箩,就知道你是想给老陈做鞋。”她把布包推到林砚面前,“你这手是拿算盘的,哪能做得了这细活?我来帮你纳,你陪我唠唠嗑就行。”
林砚愣了愣,鼻尖忽然有些发酸。这半年来他在镇上开布铺,虽凭着实在价赢得了些口碑,可毕竟是外乡人,遇到难事时总免不了孤立无援。王婆婆的话像团暖火,一下子烘热了他心里的凉意。他重新坐下,看着老人熟练地把麻线穿过针眼,钢针在鞋底上翻飞,每扎下一针,都要把线往指头上绕一圈,再用力拉紧,鞋面上立刻出现一个整齐的针脚。
“您纳鞋的手艺真好,镇上的人都说,穿您做的鞋走夜路都不崴脚。”林砚由衷地赞叹。
王婆婆笑了笑,眼角的皱纹挤成了两道弯:“这纳鞋的学问可大着呢。你看这鞋底,得用三层粗麻布裱糊,每层都要刷上米浆,晾干后才够硬挺;针脚得密,每寸要扎八针,这样鞋底才耐磨;还有鞋帮,得跟着脚型走,太紧硌脚,太松不跟脚。”她指着鞋面上的针脚,“就像你们做买卖,一步一步都得走扎实,少一针、松一线,到最后都得出乱子。”
林砚心里一动。他想起前几天和邻县布商谈价格时,对方压价压得厉害,他为了尽快促成生意,差点就答应了低于成本的价格,后来是老陈头劝他,说做买卖不能只看眼前的利,得想着长远的路,就像麻鞋的针脚,少一针都走不远。当时他没太在意,现在听王婆婆这么一说,倒觉得这话里藏着大道理。
“婆婆,您说的是。前几天我差点就跟张老板签了亏本事的合同,幸好老陈头拦着我。”林砚叹了口气,“可现在老陈头伤了,商路没人带,那二十匹布要是运不出去,不仅赔本,还得误了和李县丞的约定,到时候布铺怕是都开不下去了。”
王婆婆手里的钢针顿了顿,随即又继续穿梭在麻布里:“老陈头虽说伤了腿,可他脑子里记着商路呢。你没瞧他昨天还让儿子把商路图送过来?再说,这镇上的人谁没受过你林掌柜的恩惠?李铁匠的儿子上学没钱,是你垫的学费;赵寡妇家的屋顶漏了,是你找工匠修的。真到了难处,大家不会看着你不管。”
林砚怔住了。他从没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只觉得是举手之劳,却没想到王婆婆都记着。正想说些什么,院门外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是镇上的脚夫刘大柱,身后还跟着几个年轻力壮的汉子。
“林掌柜,听说你缺押运的人?我们几个商量好了,愿意跟你走一趟商路。”刘大柱搓着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去年我娘生病,是你先给的药钱,这份情我一直没还。这次你放心,我们都跟着老陈头走过好几回商路,熟得很。”
后面的汉子也纷纷附和:“是啊林掌柜,我们不要双倍工钱,就按平时的算。”“路上的粮草我们自己带,你只用管布就行。”
林砚看着眼前这些朴实的面孔,眼眶瞬间热了。他想说谢谢,话到嘴边却变成了哽咽。王婆婆放下手里的麻鞋,笑着拍了拍他的手背:“你看,我说的没错吧?做人就像纳鞋,你给别人的针脚暖,别人也会给你暖回来。”
接下来的两天,林砚的布铺里格外热闹。刘大柱带着汉子们整理货物,王婆婆坐在院里纳鞋,时不时有人送来自家做的馒头、咸菜。老陈头也撑着拐杖来铺子里,趴在桌上给大家画商路图,哪里有陡坡,哪里有河沟,哪里有劫匪常出没的地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出发前一天晚上,王婆婆把纳好的麻鞋送到了铺子里。那双麻鞋鞋面是青灰色的,鞋底纳得密密麻麻,针脚整齐得像用尺子量过一样,鞋头还绣了朵小小的艾草花。
“这鞋给刘大柱他们分着穿,艾草能驱蚊虫,走山路时舒坦。”王婆婆把鞋递给林砚,又从布包里掏出一双小些的,“这双是给你的,你虽不用扛货,可也得走不少路,穿这个比穿布鞋稳当。”
林砚接过麻鞋,指尖触到鞋底的针脚,只觉得一股暖意从指尖传到心里。他想起王婆婆说的话,纳鞋就像做人,每一针每一线都得用心,你对别人用心,别人也会对你用心。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刘大柱就带着汉子们赶着马车出发了。林砚穿着王婆婆纳的麻鞋,走在队伍最前面,鞋底踩在青石板上,稳稳当当,没有一丝硌脚的感觉。他回头看了看身后的队伍,又看了看手里的商路图,忽然觉得,这商路就像麻鞋的针脚,只要一步一步走扎实,再远的路也能走到头。
十几天后,林砚带着队伍平安回来了。不仅顺利把布送到了邻县,还和当地的布商签了长期供货合同。镇上的人都来铺子里道贺,王婆婆也来了,手里拿着刚采的艾草。
“林掌柜,这次回来,可得给我说说路上的事。”王婆婆笑着说。
林砚搬了把椅子让她坐下,又端来一杯热茶:“路上一切都顺顺利利的,您纳的麻鞋可帮了大忙,刘大柱他们说,穿这鞋走山路,比穿靴子还舒服。”他顿了顿,又说,“婆婆,我想跟您学纳鞋。”
王婆婆愣了愣,随即大笑起来:“好啊,等过几天我就把针线笸箩带来,教你纳第一针。”
那天下午,阳光透过布铺的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林砚坐在院里,手里拿着王婆婆教他纳的第一针麻线,小心翼翼地往鞋底上扎。针脚虽然还是有些歪歪扭扭,可他心里却格外踏实。他知道,自己不仅在学纳鞋,还在学做人——就像这麻鞋的针脚,每一针都要用心,每一线都要真诚,这样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后来,林砚的布铺越开越大,还在邻县开了分铺。他每次去邻县,都会带着王婆婆纳的麻鞋,也会教分铺的伙计们纳鞋。他常对伙计们说:“做买卖就像纳鞋,你给顾客的针脚实,顾客才会信你;你给伙伴的针脚暖,伙伴才会帮你。这一针一线的情分,比什么都金贵。”
许多年后,林砚成了远近闻名的布商,可他依然保留着纳鞋的习惯。每当他遇到难事,就会坐在院里纳鞋,看着手里的针脚,想起王婆婆的话,想起镇上那些帮过他的人,心里就会重新燃起勇气。他知道,那些温暖的针脚,不仅纳在了麻鞋里,还纳在了他的人生里,成为他最珍贵的财富。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蹦迪被老攻现场抓包怎么破 三国大反派 九天镇海印,星轨锁龙志 斗罗:我的魂导器能进化 港片:那一晚,大嫂的头发乱了 重生后,我是校花 港岛最慷慨老大:福利江湖路 重生古代我用灵异能复仇 兽人部落:穿成爆爆龙的生存挑战 无上魔尊亚楼 四合院:何雨柱,被俏寡妇捡回家 男主们总在觊觎病弱炮灰 逸云:一场探寻世界真相的小故事 我坐等离婚分财产,怎么成你白月光了? 拥有陆海空三军你叫他们土八路 狂龙赘婿:从废柴到至尊 哪吒,后传之妖童降临 午夜时分,学校出现鬼教室 末世,我成了丧尸国国王 八零娇艳美人,离婚夜硬汉破门强宠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