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中文网

630中文网>大宋的天空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第2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孤注一掷(第2页)

郑文宝想见后主李煜一面,担心禁卫让自己为难,就披着蓑衣戴着竹笠,假扮成渔夫,这才得以见面。郑文宝当面陈述大宋皇帝宽恕的意思,劝李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感动得李煜直夸郑文宝是忠臣。

太平兴国八年,三十岁的郑文宝参加科举,凭着真才实学,一举进士及第,被授与修武(今河南修武县)主薄。

淳化二年(991),郑文宝调任殿中丞,奉命出使川、陕,清理整顿税收。郑文宝走访得知,当地官员为增加税收,规定登口岸经商的商人必须交纳「到岸税」,商人们为此苦不堪言。郑文宝立即奏请朝廷,免除了商人的「到岸钱」,此举大快人心,深得百姓赞扬。

此时,正逢夔州广武驻军叛乱,四处抢劫,惊扰百姓。作为钦差大臣,郑文宝果断担负起平叛重任。他率军乘船而下,一夜航行数百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灭叛军。获得朝廷嘉奖,赏赐五品朝服,升任陕西转运副使。

在陕西任职期间,郑文宝多次救济灾民,穿过沙漠,督运粮草给边军。他还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得到众多少数民族的拥护,有的酋长还认他做「干爹」。

咸平年间,李继迁劫走朝廷运往灵州的粮草,并且攻占清远,围困灵州。朝廷委任郑文宝以工部员外郎兼随军转运使之职负责平乱。郑文宝率精兵冒雪奔袭清远,一举击败李继迁。

守卫环庆的龙猛卒部士兵七年未换防,又不能按时领到军晌,产生不满情绪,预谋造反。郑文宝得知后,果断决定先借库银发放军饷,以安军心,巧妙地化解了一场兵变。随后上奏朝廷,表示支取的库银由他来偿还,朝廷体谅到郑文宝的良苦用心,下诏免除其库银的偿还。

李沆对郑文宝之事早有耳闻,这才会同意寇凖的举荐,让郑文宝绯衣换紫袍,成为从三品大员,赐金鱼袋。

李沆死后二十余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梅询,说他可用,宋真宗反驳道:「李沆曾说,梅询不是君子。」可见,李沆识人察人影响之深。

景德元年(1004)八月,寇準与毕士安同日拜相。毕士安兼管修撰本朝历史,寇準以集贤殿大学士身份,职位在毕士安之下,还是相当于毕士安的副手。

这一年,寇凖四十三岁,毕士安六十六。一个年富力强,一个精于政事,二人搭档,简直是绝配。不得不说,这也是大宋百姓之福。

寇準为相,刚硬方正,嫉恶如仇,眼里揉不下沙子,见不得不法勾当,朝中有些人就开始如芒在背,如鲠在喉,感觉极不舒服。没几天,寇凖就摊上官司了,而且还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一场谋反案

大宋朝有登闻院,类似当今的信访部门,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朝廷官员,只要有话想跟皇上说,都可以去敲登闻鼓。

这天,有个叫申宗古的普通百姓,竟然跑到皇宫大门旁边的登闻院,敲响登闻鼓。状告当朝宰相寇凖。说寇凖和安王赵元杰勾结,意欲图谋不轨。

文武百官听闻谋反,个个骇然,唯恐避之不及,寇凖更是惶恐不已。这由不得他不惶恐,谋反是诛九族的大罪,寇凖不知道该如何澄清自己。

上一次,是一个疯子对着他山呼万岁,还好当时有温仲舒在,能为自己作证,怎么都能说得过去。这一次可不同了,这回人家是有备而来,时间、地点、参与者,一个不少,状纸上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让人不可想象的是另一个被告人安王赵元杰,此人是真宗的五弟,去年已经过世了,这叫死无对证,无人还寇凖清白。寇老西这回是百口莫辩,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明眼人都知道,申宗古这是受人蛊惑,无中生有,诬告寇凖和安王。不过,臣子谋反这事,对皇上来说,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但大度不起来,也丝毫马虎不得。

这里我们要插一句,说说安王赵元杰。

赵元杰,字明哲,初名赵德和,太宗赵光义第五子。太平兴国八年(983)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年,加侍中、成都尹、迁剑南东西川节度使。

益王赵元杰经在成都府衙内造了座假山,花费过百万,落成之日,召其宾客前来喝酒庆贺。唯独他的老师殿中丞姚坦俯首不看,益王强迫他看,姚坦道:「见到的是血山,哪里是假山!」

益王惊问其故,姚坦道:「这座假山都是用农民的租税建成的,不是血山又是什么呢?」当时太宗处也在造假山,听闻此事,立即停工,命人将假山尽行毁去。

王小波、李顺起义爆发后,赵元杰被调离蜀川,改任扬州大都督、淮南忠正军节度。真宗即位后,授徐州大都督,武宁泰宁等军节度使,封兖王。咸平六年(1003)七月,赵元杰去世,时年三十一岁。死后,赠太尉、尚书令,追封安王,谥号文惠。

安王都死了,现在竟然有人跳出来告他谋反,真宗也是哭笑不得。

大殿上鸦雀无声,静得让人后背发毛。这时候,寇凖就希望有人能站出来,替他说句公道话,哪怕一句也行,这样,自己才可以借坡下驴,找机会替自己辩解。

真宗一言不发,寇凖的汗都下来了。

寇凖的顶头上司,宰相毕士安立即出班奏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了解寇凖的为人,知道他不可能参与谋反,臣相信他是清白的。谋反是大事,不审不清楚,不能让人背黑锅,也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臣建议此事要明察。」

真宗当即命毕士安亲自审理这个案子。毕士安是开封府尹出身,开封府办案那是一个稳准狠,效率极高。他二话没说,直接把原告申宗古投进了大牢。

刑具枷锁,给申宗古一套上,问话就开始了:「你申宗古就是一个小老百姓,你是受了谁的指使,敢诬陷当朝宰相和安王,简直是吃了熊心豹子胆,看来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你是不知道什么叫王法!」

看到这么多的刑具,申宗古当时就吓傻了,腿肚子抖得如筛糠。这时有当差的过来,提醒申宗古,你只要告诉我,这不是你的意思,是有人托你办的,纯属为了栽赃陷害寇凖和安王,这不就完了吗。

申宗古也确实是个软骨头,还没上刑,就招了。「确实有人给我银子,让我这么办的。」

毕士安正在一旁打盹,当差的过来通报。毕士安道:「行了,让犯人签字画押,审讯到此结束。」毕士安在官场沉浮多年,他明白,深挖下去,牵扯太多,也太血腥,那会让寇凖陷入更深的泥潭,对朝廷来说也是一大损失。在天灾和外患面前,稳定压倒一切。

第二天,一纸报告递到御前。毕士安奏报:「勾结谋反实属污蔑,申宗古当堂认罪,自己就是个替人出头的椽子,为了银子,栽赃陷害,证据确凿,事实清楚,臣已经把他砍了。」

真宗也不想让自己的五弟死后背上谋反的罪名,更何况朝廷现在也需依仗寇凖这样的一位铁腕的宰相,重振朝纲,固国兴邦。

真宗道:「如此小人,砍了也罢。」

申宗古被斩首,谋反的罪名不成立,真宗也不再追究,寇凖这才得以安心政务。

◆铤而走险

再说党项羌这边,按照李继迁的嘱托,在沉寂了两个月之后,李德明终于稳固了手中的政权。

确立了对内保境息民,恢复生产;对外附辽和宋,集中力量向西向北发展,「西掠吐蕃健马,北收回鹘锐兵」的基本国策。

景德元年(1004)三月,李德明遣使至辽朝,上奏其父李继迁的死讯,献上李继迁的遗物,向辽国请求册封。与此同时,李德明又派遣牙将王旻奉表东京,表示归降大宋,乞求册封。

辽圣宗耶律隆绪立即遣使慰问哀悼,七月,封李德明为西平王。

得知李继迁死讯,真宗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赐给王旻锦袍、银带等物,并派遣侍禁夏居厚带上诏书前去颁诏,确认李德明的继承人地位。

没了李继迁的牵制,辽国的边防压力陡然大增。宋人心心所念的就是被石敬瑭送给大辽的燕云十六州,大辽稍有不慎,就会被宋军钻了空子,丢城失寨,后果不堪设想。

辽国的地盘要比宋朝要大得多,东到大海(今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今俄罗斯境内),南至长城口。

从社会制度上来讲,大宋奉行的是封建社会制度,而辽国和他的周边诸国,还处于奴隶制,或是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阶段。社会制度的不同,价值观和认知的落差也会相差十万八千里,野蛮和占有欲,更是奴隶制的特点。

还在奴隶社会混的这帮政权,翻脸比翻书还快,为了彼此利益,是不会吝啬刀兵的。辽国因此三面受敌,时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东面有高丽,西北有室韦、党项、吐谷浑、阻卜等。这些小国,就像疥癣一样,你打了他,他就来进贡,你稍微马虎大意,他又来找存在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结巴学神的小同桌很会撩  游梦筑山河  逆天斩仙  许倾城傅靖霆  毒妃不好惹苏子余君穆年  楚国第一弃子楚嬴宋施施  规划大汉  贵婿临门韩三千苏迎夏  我的科技博物馆  姜卿卿御司廷  豪婿韩三千苏迎夏  全球废土:从废弃基地开始升级  赛博奇幻:巨龙精灵与凡人  团宠她靠认亲系统称霸修仙界  分手后,内向周总后悔了  超级女婿豪婿韩三千苏迎夏  重生团宠:马甲大佬她又甜又野  盖世英雄杨九天陈艺  骚庄  战乱烽火情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揉碎温柔为夫体弱多病和情敌在古代种田搞基建我有了首都户口暗恋指南星际双修指南我只是一朵云瑜伽老师花样多妈宝女她躺平爆红了你不能这么对我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背叛宗门,你们后悔什么?重生之护花痞少许你三世民国重生回到古代当夫子太子殿下躺平日常我的外甥是雍正公主 驸马 重生重生宠妻时光盗不走的爱人古穿今之甜妻混世小术士高手她带着全家翻身借一缕阳光路过爸爸偷了我的女朋友的东西后妈卷走40万失踪后续